城市運營管理中心音視頻系統建設方案
來源:數字音視工程網 編輯:lgh 2025-04-21 11:14:28 加入收藏 咨詢

所在單位: | * |
姓名: | * |
手機: | * |
職位: | |
郵箱: | * |
其他聯系方式: | |
咨詢內容: | |
驗證碼: |
|

重慶市兩江新區數字化城市運行和治理中心音視頻系統建設解決方案
北京嗨動視覺科技有限公司
目錄
第1章 系統概述
1.1 項目背景
2022年7月經國務院批復,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了《“十四五”新型城鎮化實施方案》,對“十四五”時期新型城鎮化建設的重點任務作出了系統安排,這是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和《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21—2035年)》的重大舉措。方案中指出“要加快新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推進城市智慧化轉型發展”等相關要求,為新時期智慧城市建設與發展指明了方向。
重慶市兩江新區數字化城市運行和治理中心項目建設內容為:指揮調度中心、領導指揮區、專家決策室等要素單元的視頻調度、處理,采用分布式系統進行建設,項目整體投資:1500W。
分布式系統整合政務服務、醫療、教育、公安、應急、城管、環保、水務、文旅、交通等各個行業及部門業務資源,可靈活的調度至運營中心、領導指揮區、專家會商室等要素室LED大屏進行全屏、多分屏、預案場景等多樣化的展示應用。運營中心各部門分功能區建設分布式坐席融合系統,實現政務服務、智慧醫療、智慧教育、平安城市、智慧應急、智慧城管、智慧環保、智慧水務、智慧文旅、智慧交通等模塊資源整合,靈活、快速、高效的調度及推送上屏。
新型智慧城市是引領和驅動城市創新發展的新路徑,是全面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城市發展深度融合、落實“惠民、興業、善政、精治”的核心舉措。新型智慧城市作為創新城市治理和信息化的最佳結合,是推動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動力,是形成智慧高效、充滿活力、精準治理、安全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城市發展新形態和新模式。建設新型智慧城市,有利于提升城市規劃建設與發展能級水平;有利于提升城市運行管理水平,構建高效精準的城市管理體系;有利于推動傳統產業數字化和培育數字產業化,提升產業服務能力,實現高質量產業跨越式發展;有利于生態文明建設,推進可持續發展,提升群眾幸福感。新型智慧城市理念上更加注重以人為本、機制上更加注重統籌協調、方式上更加注重生態和諧,提升城市可持續發展能力。
城市指揮調度區建設,可實現一體化的城市日常運營指揮與城市應急響應的綜合處理、分析、研判、調度功能,全方位智慧化的管理運營城市,形成城市信息全面感知、資源協同共享、信息整合應用的智慧示范,引導促進城市管理模式的改革。對城市的概況進行精準定位,全面把握城市的基本構成、生態、投資、產業、經濟、社會事業、人口等發展情況。匯聚國家、行業、地方等評價性指標,借助指標庫及指標計算模型,對實踐數據與指標的分析對比,全方位展示從城市級到行業級的指標分布特征,透過分析指標的差距及問題點采取相應的戰略決策,從而實現業務治理的精確提升。
1.2設計原則
系統建設采用先進的設計理念、最可靠的技術,充分考慮系統的實際業務應用,以安全性、高效性、合理性、先進性、實用性為原則進行設計,實現本次建設的智能化控制、集中化管理、高效性辦公的目標。
1.2.1安全性
系統在進行前期設計中充分考慮系統數據信息的安全性,建立無人機房、實現網絡物理隔離、操作人員分級分權限管理,保證對視頻數據信息共享的安全性管理應用,嚴格實行操作管理,對關鍵數據實施特殊保護。
1.2.2 高效性
系統在設計時考慮日常辦公應用,在實現網絡物理隔離的前提下建設坐席控制區進行信息的推送共享,擺脫傳統的信息交互模式,提高協同辦公效率;另一方面不同部門工作人員對大屏上顯示區域進行分區域管理,操作人員可在任意位置,通過簡單的控制切換即可實現上屏信號的管理,極大地提高工作效率。
1.2.3 合理性
系統合理性設計主要考慮信號采集應用、信號控制應用、信號顯示應用等3個方面的設計合理性。為了保證整個系統從設備配置到系統構成的合理性,考慮實際項目應用的設計要求,滿足數據中心和服務器中心在使用中的基本功能要求,同時支持對視頻監控的管理應用。
1.2.4 先進性
當前,計算機及通信技術飛速發展,系統的設計充分利用當前的最新技術,同時設計能在系統中不斷融入新技術,使系統始終充滿活力,始終保持一定的先進性。在系統設計中,對所有設備和相應軟件的設計中,選用國際先進的設備和系統,從而在保持傳統系統圖像質量高的特點,同時能夠徹底解決系統數字化、網絡化、智能控制化過程中的瓶頸問題,真正實現國內先進水平的目標。
1.2.5 實用性
本項目的建設以實用性為基本原則,滿足可視化席位協同應用,硬件和軟件平臺界面友好、易學易用、使用方便、圖像清晰;采用統一的系統標準和通信協議,使整個系統中各個系統間能互聯互控,充分發揮整個系統的功能。
1.3 設計依據
系統規劃設計必須按照國際、國家和本地區的有關標準和規范進行。本設計將依據和參照以下的設計規范和要求進行: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 | |
《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21—2035年)》 | |
《“十四五”新型城鎮化實施方案》 | |
《智慧城市領域知識模型核心概念模型》 | GB/T36332-2018 |
《智慧城市頂層設計指南》 | GB/T36333-2018 |
《智慧城市術語》 | GB/T37043-2018 |
《智慧城市 運營中心 第 1 部分:總體要求》 | GB/T 40656.1-2021 |
《新型智慧城市評價指標》 | GB/T 33356-2016 |
《國家電子政務總體框架》 | 國信[2006]2 號 |
《國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圖分幅和編號》 | GB/T13989-2012 |
《數據中心設計規范》 | GB 50174-2017 |
《視頻顯示系統工程技術規范》 | GB 50464-2008 |
《民用閉路監視電視系統工程技術規范》 | GB 50198-2011 |
《會議電視系統工程設計規范》 | YD/T 5032-2018 |
《彩色電視圖像質量主觀評價方法》 | GB/T 7401-1987 |
《工業電視系統工程設計標準》 | GB/T 50115-2019 |
《電子會議系統工程設計規范》 | GB 50799-2012 |
《聲環境質量標準》 | GB 3096-2008 |
《廳堂、體育場館擴聲系統設計規范》 | GB/T 28049-2011 |
《音頻、視頻及類似電子設備安全要求》 | GB 8898-2011 |
《供配電系統設計規范》 | GB 50052-2009 |
《低壓配電設計規范》 | GB 50054-2011 |
《建筑電氣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 | GB 50303-2015 |
《電纜及光纜燃燒性能分級》 | GB 31247-2014 |
《安全防范工程技術規范》 | GB 50348-2018 |
《安全防范工程程序與要求》 | GA/T 75-1994 |
《民用建筑隔聲設計規范》 | GB 50118-2010 |
《建筑物防雷設計規范》 | GB 50057-2010 |
《信息技術設備安全 第1部分:通用要求》 | GB 4943.1-2011 |
《信息安全技術信息系統通用安全技術要求》 | GB/T 20271-2006 |
第2章 方案設計
2.1 總體設計
2.1.1 需求分析
2.1.1.1 大屏幕顯示系統
指揮調度區、領導指揮區、決策會議室建設超高清LED顯示系統,總體實現直觀、實時、全方位動態展示各類型業務信息??呻S時對各類型前端數據資源,如:城市總體運行體征、經濟運行、民生服務、旅游生態、政務服務、城市管理、應急管理、公共安全、鄉村振興、生態環境等資源等進行多畫面顯示和分析,以便于決策者科學、準確、實時全面的感知和掌握各方面信息并做出正確的決策,提升決策的效率。
2.1.1.2 分布式顯控系統
指揮調度區、領導指揮區、決策會議室等要素單元的視頻調度、處理,采用分布式系統進行建設。分布式系統整合政務服務、醫療、教育、公安、應急、城管、環保、水務、文旅、交通等各個行業及部門業務資源,可靈活的調度至指揮調度區、領導指揮區、決策會議室等要素室LED大屏進行全屏、多分屏、預案場景等多樣化的展示應用。
指揮調度區各部門分功能區建設分布式坐席融合系統,實現政務服務、智慧醫療、智慧教育、平安城市、智慧應急、智慧城管、智慧環保、智慧水務、智慧文旅、智慧交通等模塊資源整合,靈活、快速、高效的調度及推送上屏。
2.1.1.3 音頻擴聲系統
指揮調度區、領導指揮區、決策會議室等要素室建設高保真音頻擴聲系統,滿足擴聲要求。實現各類型各種音頻信號,達到語言清晰、無失真、聲壓余量充分、聲場分布均勻、無嘯叫,聲像定位正確。
2.1.1.4 可視化控制系統
建設可視化智能管控、調度系統,實現指揮調度區、領導指揮區、決策會議室等要素室音視頻資源調度、聲光電設備管控的“一體化、一平臺、一站式”處理,為系統日??刂普{度提供便利、高效的管控環境。
2.1.2 總體架構

整體系統架構

系統拓撲
2.1.3 建設內容
2.1.3.1 指揮調度區系統建設
運營中心各部門分功能區建設分布式坐席融合系統,實現政務服務、智慧醫療、智慧教育、平安城市、智慧應急、智慧城管、智慧環保、智慧水務、智慧文旅、智慧交通等模塊資源整合,靈活、快速、高效的調度及推送上屏。
分布式顯控系統采用分布式采集終端、坐席交互終端以及二合一大屏處理終端實現系統各類型接入業務資源的整合;大屏展示可實現靈活的全屏、兩分屏、多畫面、1-1-1、4-1-4、9-1-9等多種模式以及預案場景等多樣展示以及運營中心KVM坐席交互式管控應用。
2.1.3.2 決策室系統建設
專家會商室主要用于應急指揮會商、疫情防控研判、大型活動統一指揮等場景使用。系統建設以綜合研判使用功能要求為標準,為實現會議會商、研判決策、匯報交流提供基礎條件,主要配備以下系統:LED大屏顯示系統、分布式顯控系統、無紙化會議系統、音頻擴聲系統、視頻會議系統、可視化綜合控制系統等系統。
各系統綜合形成一套完整的音視頻調度系統,滿足決策會議室與與經營中心之間實現音視頻資源的按需調度應用。
2.1.3.3 領導指揮區系統建設
領導指揮區主要用于日常會議、匯報、研判交流等場景使用。系統建設以日常使用功能要求為標準,為實現會議會商、研判決策、匯報交流提供基礎條件,主要配備以下系統:LED大屏顯示系統、分布式顯控系統、音頻擴聲系統、視頻會議系統、可視化綜合控制系統等系統。
各系統綜合形成一套完整的音視頻調度系統,滿足領導指揮區在視頻會議、本地會議、會商研判以及匯報交流等場景下應用;實現領導指揮區內部各類型視頻資源可靈活的調度在LED大屏上展示、內部音頻可均勻覆蓋在整個領導指揮區、靈活的進行上下級會議研討、可視化綜合調度管理應用。
2.2 詳細設計
系統建設按照立足當前、功能完備、集約高效、技術領先的建設思路,總體建設指揮調度區、決策會議室、領導指揮區三個功能要素室。
2.2.1 指揮調度區詳細設計
指揮調度區統建設滿足城市運營、應急指揮、綜合展示、日常值班等場景下應用,為實現統一指揮、統一調度、統一決策、科學決策提供基礎條件。

示意圖
2.2.1.1 大屏顯示系統
指揮調度區LED大屏尺寸根據指揮調度區實際面積設計一套超高清LED主顯示系統滿足指揮調度區日常信息展示應用。
小間距高清LED顯示技術,采用小間距LED做為顯示面板,支持整屏無縫拼接,組成一個高分辨率的大屏顯示系統??扇鏉M足高清晰度要求的指揮控制、視頻監控、會議顯示等多領域的廣泛的應用需求。
2.2.1.2 分布式顯控系統
分布式顯控系統采用分布式采集終端、坐席交互終端以及二合一大屏處理終端實現系統各類型接入業務資源的整合;大屏展示可實現靈活的全屏、兩分屏、多畫面、1-1-1、4-1-4、9-1-9等多種模式以及預案場景等多樣展示以及指揮調度區KVM坐席交互式管控應用。
系統架構:

資源接入:
接入系統主要實現本地指揮調度區內部政務服務、醫療、教育、公安、應急、城管、環保、水務、文旅、交通等各個行業及部門業務資源業務資源等視音頻資源的綜合、統一接入管理。
分布式采集終端支持對前端的高標清信號、超高清4K信號的統一接入。每個業務信息節點采用一臺分布式采集終端進行編碼接入局域網。
同時支持采集業務主機的USB控制信號以及音頻信號,通過分布式采集終端編碼成網絡流,實現指揮調度區辦公坐席的遠程調用管控。
信息接入節點統計:視頻會議像機*8、視頻會議終端*4、辦公業務主機*25、信息桌插*6、工作站*8等、無線投屏*5。
大屏輸出:
系統輸出顯示單元主要由指揮調度區LED主屏構成。所有接入視頻信號資源(通過二合一大屏處理終端可實時、多樣展示在每個顯示單元,實現拼接、漫游、縮放、疊加以及預案輪訓管理等多樣的日常展示應用。充分滿足系統對日常顯示的應用需求。
同時,可根據不同場景應用(指揮、日常值班、演練、會議、匯報等)設計全屏、1-1、1-1-1、4-1-4、6-1-6、9-1-9等多種靈活可變的預案場景布局模式。
信息輸出節點統計:大屏處理終端*7、視頻會議終端*4、錄播服務器*4移動顯示屏*3等。
坐席交互:
運營中心采用坐席交互終端實現KVM坐席融合辦公應用。運營中心涉及政務服務、智慧醫療、智慧教育、平安城市、智慧應急、智慧城管、智慧環保、智慧水務、智慧文旅、智慧交通等分區,各分區設置相應辦公席位,如下:
信息坐席節點統計:坐席節點*28。
各分區席位可靈活調用各自分區前端指揮調度、視頻會議、視頻監控、GIS地圖等辦公業務資源;同時支持各分區坐席資源協同辦公應用、各分區內部席位之間可相互推送業務系統;各分區間可相互推送業務系統實現協同辦公;各分區或各席位可推送本地業務至大屏集中展示,也可把大屏信號抓取至本地展示。坐席融合辦公系統突破傳統固定應用方式,實現運營中心全場景、資源-大屏-坐席大融合應用。
同時,系統支持詳細的權限劃分功能,精細化的權限劃分可科學、高效的管理每位工作人員,避免發生信息安全、調度混亂等問題。
KVM坐席特點:
Ø 信號源實時動態預覽
坐席上可預覽權限內的所有信號源的實時圖像。
Ø 單顯示器4分屏畫面顯示
在單個顯示器內可4分屏顯示4路信號,鼠標可在4分屏內跨屏進行操作,可將任意一個分屏進行全屏顯示。
Ø 鼠標顯示器間滑屏操作
通過一個鼠標可在多個顯示器之間進行任意滑屏操作。
Ø 鼠標位置提醒
鼠標滑到當前位置,當前窗口會顯示藍色邊框進行提示。

Ø KVM控制,跨平臺漫游
支持KVM坐席管理功能、多屏間鼠標漫游功能,支持全鼠標操作,鼠標光標可跨窗口滑屏,跨顯示器漫游,實現多信號源同時預覽,還支持在終端節點通過一套鍵鼠控制多臺主機,具備跨平臺操作功能,包括Windows、linux、Mac等系統平臺。
Ø 信號推送,多人協作
支持坐席之間或坐席與大屏之間信號推送,可將需要決策的問題或畫面推送到他人或大屏,多方協作,方便及時作出決策,高效處理問題。
在權限許可的情況下,將任意顯示器或大屏信息抓取至本地顯示器,快速接管信號源。

2.2.1.3 音頻擴聲系統
擴聲系統根據指揮調度區實際面積和使用功能,參考國家廳堂擴聲標準進行設計。指揮調度區擴聲系統的音響效果應能符合GB 50371-2006《廳堂擴聲系統設計規范》的聲學特性指標中的語言擴聲標準,演講時應能達到語言清晰、無失真、聲壓余量充分、聲場分布均勻、無聲反饋嘯叫,聲像定位正確。
整個系統選用同類產品中音色優美的高檔次音響器材為主組成音響系統,選用同類產品中技術最成熟、性能先進、使用可靠的產品型號,通過計算指揮調度區的音響場地系數進行設計,保證指揮調度區每個角落的聲場聽覺均勻,沒有出現失真、偏音、混音、回響等不良音響效果。
(一) 系統架構

(二) 系統說明
指揮調度區擴聲系統說明:
指揮調度區擴聲系統采用音柱式音箱分散式設計,與傳統音箱相比,具有更強的聲音指向性,外觀更小巧,占地面積小,更符合現代化科技、低碳、簡約、大氣的風格。
音源輸入:
根據實際需求:
1) 配置一套數字會議主機,發言話筒24席;
2) 配置一套無線手持話筒,用于上級參觀匯報講解使用。
核心處理:
配置一臺數字音頻處理器實現聲音的效果處理,配置1臺數字調音臺便于系統控制。
輸出系統:
指揮調度區音箱系統設計采用音柱作為主擴+輔助音柱+補聲吸頂的方式進行部署,采用不同類型的功放實現功率放大。
配置:
1) 主擴音柱音箱2只、輔助音柱音箱4只;
2) 主擴功放1臺、輔助功放2臺。
2.2.1.4 可視化綜合控制系統
可視化智能管控、調度系統,實現指揮調度區、決策會議室、領導指揮區等要素室音視頻、聲光電設備的“一體化、一平臺、一站式”調度控制,為系統日常控制調度提供便利、高效環境。
(一) 控制界面

(二) 系統說明
通過可視化控制平臺實現對指揮調度區、決策會議室、領導指揮區等要素室內部大屏視頻顯示系統、音頻擴聲系統、電氣設備等整體可視化集中管控,所見即所得,提升現場控制的準確性和針對性。
具備良好的界面設計和用戶體驗,操作人員使用簡單、流暢,簡化用戶操控的復雜度。全場景智能管控,對顯示大屏、分布式設備、音頻處理器、智能中控、IPC云臺多設備統一接入,進行統一管理和統一調度,大幅簡化系統的操作管理,實現一站式集中管控,使控制更加靈活高效,進入集中管控的智能時代。
2.2.2 領導指揮區詳細設計
領導指揮區主要用于應急指揮會商、疫情防控研判、大型活動統一指揮等場景使用。系統建設以綜合研判使用功能要求為標準,為實現會議會商、研判決策、匯報交流提供基礎條件,主要配備以下系統:LED大屏顯示系統、分布式顯控系統、無紙化會議系統、音頻擴聲系統、視頻會議系統、可視化綜合控制系統等系統。

示意圖
2.2.2.1 大屏顯示系統
領導指揮區建設一塊LED大屏作為顯示系統,尺寸根據領導指揮區實際面積設計一套超高清LED主顯示系統滿足領導指揮區日常信息展示應用。
2.2.2.2 分布式顯控系統
分布式顯控系統采用分布式采集終端、坐席終端以及大屏處理終端實現領導指揮區系統各類型接入業務資源的整合;大屏實現多畫面、預案場景等多樣展示應用。
資源接入:
接入系統主要實現本地指揮調度區內部政務服務、醫療、教育、公安、應急、城管、環保、水務、文旅、交通等各個行業及部門業務資源業務資源等視音頻資源的綜合、統一接入管理。
分布式采集終端支持對前端的高標清信號、超高清4K信號的統一接入。每個業務信息節點采用一臺分布式采集終端進行編碼接入局域網。
信息接入節點統計:視頻會議像機*3、辦公業務主機*2
大屏輸出:
系統輸出顯示單元主要由領導指揮區LED大屏構成。所有接入視頻信號資源通過分布式高清輸出終端可實時、多樣展示在每個顯示單元,實現拼接、漫游、縮放、疊加以及預案輪訓管理等多樣的日常展示應用。充分滿足系統對日常顯示的應用需求。
同時,可根據不同場景應用設計全屏、多分屏等多種靈活可變的布局模式。
信息輸出節點統計:大屏處理終端*1
2.2.2.3 音頻擴聲系統
擴聲系統根據領導指揮區實際面積和使用功能,參考國家廳堂擴聲標準進行設計。領導指揮區擴聲系統的音響效果應能符合以上GB 50371-2006《廳堂擴聲系統設計規范》的聲學特性指標中的語言擴聲標準,演講時應能達到語言清晰、無失真、聲壓余量充分、聲場分布均勻、無聲反饋嘯叫,聲像定位正確。
整個系統選用同類產品中音色優美的高檔次音響器材為主組成音響系統,選用同類產品中技術最成熟、性能先進、使用可靠的產品型號,通過計算領導指揮區的音響場地系數進行設計,保證領導指揮區每個角落的聲場聽覺均勻,沒有出現失真、偏音、混音、回響等不良音響效果。
(一) 系統架構

(二) 系統說明
領導指揮區擴聲系統說明:
領導指揮區擴聲系統采用音柱式音箱集中式設計,與傳統音箱相比,具有更強的聲音指向性,外觀更小巧,占地面積小,更符合現代化科技、低碳、簡約、大氣的風格。
根據實際需求:
1) 配置一套數字會議主機,發言話筒26席;
2) 配置一套無線手持話筒,用于上級參觀匯報講解使用。
核心處理:
配置一臺數字音頻處理器實現聲音的效果處理。
輸出系統:
指揮調度區音箱系統設計采用音柱作為主擴+輔助音柱+補聲吸頂的方式進行部署,采用不同類型的功放實現功率放大。
配置:
1) 主擴音柱音箱2只、輔助音柱音箱2只;
2) 主擴功放1臺、輔助功放1臺。
2.2.2.4 無紙化會議系統
2.2.3 決策會議室詳細設計
決策會議室主要用于單位日常會議、匯報、研判交流等場景使用。系統建設以日常使用功能要求為標準,為實現指示傳達、匯報交流提供基礎條件。

示意圖
2.2.3.1 大屏顯示系統
決策會議室設計一套高清LED小間距顯示系統??扇鏉M足決策會議室日常會議、研討、匯報等場景下高清顯示要求。
2.2.3.2 分布式顯控系統
決策會議室視頻信號的綜合處理采用分布式顯控系統實現,依托分布式高清采集終端、大屏處理終端實現決策會議室內部各類型接入業務資源(視頻會議系統、本地信息桌插、筆記本電腦、會議像機等)的整合;大屏輸出實現全屏、兩分屏、多畫面、預案場景等多樣展示應用。
資源接入:
接入系統主要實現本地決策會議室內部視頻會議畫面、本地信息桌插、筆記本電腦、會議像機等所有視音頻業務資源的綜合、統一接入管理。
分布式采集終端支持對前端的高標清信號、超高清4K信號的統一接入管理。每個業務信息節點(視頻會議系統、本地信息桌插、筆記本電腦、會議像機等)采用一臺分布式高清采集終端進行編碼接入局域網。
信息接入節點統計:視頻會議像機*3、辦公業務主機*2等。
大屏輸出:
系統輸出顯示單元主要由決策會議室LED高清大屏構成。所有接入視頻信號資源(視頻會議系統、本地信息桌插、筆記本電腦、會議像機等)通過分布式大屏處理終端可實時、多樣展示在每個顯示單元,實現拼接、漫游、縮放、疊加以及預案輪訓管理等多樣的日常展示應用。充分滿足會議應用對日常顯示的應用需求。
同時,可根據不同場景應用設計全屏、1-1、1-1-1等多種靈活可變的布局模式。
分布式大屏輸出終端突破傳統分布式輸出終端+發送卡的復雜形式,通過一臺設備即可實現分布式輸出+發送卡的功能,簡化系統鏈路、減少布線、減小機柜空間占用、較少能耗。
信息輸出節點統計:大屏處理終端*1。
2.2.3.3 音頻擴聲系統
擴聲系統根據決策會議室實際面積和使用功能,參考國家廳堂擴聲標準進行設計。決策會議室擴聲系統的音響效果應能符合GB 50371-2006《廳堂擴聲系統設計規范》的聲學特性指標中的語言擴聲標準,演講時應能達到語言清晰、無失真、聲壓余量充分、聲場分布均勻、無聲反饋嘯叫,聲像定位正確。
整個系統選用同類產品中音色優美的高檔次音響器材為主組成音響系統,選用同類產品中技術最成熟、性能先進、使用可靠的產品型號,通過計算決策會議室的音響場地系數進行設計,保證決策會議室每個角落的聲場聽覺均勻,沒有出現失真、偏音、混音、回響等不良音響效果。
(一) 系統架構

(二) 系統說明
決策會議室擴聲系統說明:
決策會議室擴聲系統采用音柱式音箱分散式設計,與傳統音箱相比,具有更強的聲音指向性,外觀更小巧,占地面積小,更符合現代化科技、低碳、簡約、大氣的風格。
音源輸入:
根據實際需求:
1) 配置一套數字會議主機,20套發言話筒單元;
2) 配置信息桌插音視頻接入點用于臨時音頻資源接入。
核心處理:
配置一臺數字音頻處理器實現聲音的效果處理。
輸出系統:
決策會議室音箱系統設計采用音柱作為主擴+輔助吸頂的方式進行部署,采用不同類型的功放實現功率放大。
配置:
主擴音柱音箱2只;主擴功放1臺。
2.2.3.4 可視化綜合控制系統
決策會議室同指揮調度區、決策會議室采用一套可視化綜合控制系統進行總體管控。
可視化智能管控、調度系統,實現各要素室音視頻、聲光電設備的“一體化、一平臺、一站式”調度控制,為系統日??刂普{度提供便利、高效環境。
2.2.4 門廳及信息發布設計
2.2.4.1 門廳設計
門廳設計1套分布式二合一終端進行大屏帶載,滿足日常接待、值班信息、通知宣傳等日常應用。
2.2.4.2 信息發布設計
信息發布設計3套EMP400B信息發布終端盒配合液晶信息發布屏進行信發應用,滿足日常接待、值班信息、通知宣傳等日常應用。
2.3 方案優勢
2.3.1 資源全面接入
全面接入公安視頻網、電子政務外網、應急指揮網及各行業專網資源;整合公安、交通、應急、城管、環保、衛生、水利、農業等行業數據;實現一體化的城市日常運營指揮與城市應急響應的綜合處理、分析、研判、調度功能。

2.3.2 信息協同共享
將物理隔離的各網絡中的異構化數據資源在統一平臺上實現互聯互通。提高領導與座席人員、座席人員之間以及指揮中心和決策會議室、領導指揮區之間資源協同共享。

2.3.3 數據可視呈現
通過可視化管理平臺,將系統中各個獨立的系統管控整合起來。可視化的操作界面,可實時監看系統內資源狀態,做到“所見即所得”。充分利用專業圖形顯示卡的硬件解碼和硬件渲染技術,支持超高清視頻解碼,實現超大顯示屏的點對點完美顯示。

2.3.4 運維高效安全
平臺支持系統拓撲圖形化自定義編輯和全景化展示,可以幫助運維人員更加清晰的呈現連接全鏈路全景和狀態,方便問題定位和現場排故,使系統運維高效安全。
2.4 應用場景
城市指揮中心建設,可實現一體化的城市日常運營指揮與城市應急響應的綜合處理、分析、研判、調度功能,全方位智慧化的管理運營城市,形成城市信息全面感知、資源協同共享、信息整合應用的智慧示范,引導促進城市管理模式的改革。對城市的概況進行精準定位,全面把握城市的基本構成、生態、投資、產業、經濟、社會事業、人口等發展情況。匯聚國家、行業、地方等評價性指標,借助指標庫及指標計算模型,對實踐數據與指標的分析對比,全方位展示從城市級到行業級的指標分布特征,透過分析指標的差距及問題點采取相應的戰略決策,從而實現業務治理的精確提升。

建設完成后主要可以支撐一下業務場景的使用:
2.4.1 基層治理
基層治理平臺主要面向社區居民和基層工作人員;依托區大數據局和街道提供的社區人口庫、房屋庫、人房關系庫、社區服務庫等數據庫,實現對數據的匯聚及分析;形成包含社區人、車、房、物、樓宇、企業、社情民意、矛盾糾紛、企業訴求、事件數據等信息的社區大數據資源共享中心;賦能社區數據應用場景,為社區居民需求、精準分析等提供有力支撐,并為未來業務和應用的不斷拓展提供支撐。包括政務服務、公共服務、內容管理和發布平臺服務、移動消息平臺服務、多渠道城市服務等。實現支撐一網通辦、匯聚數據信息、實現交換共享、強化動態監管等四大功能,解決跨地區、跨部門、跨層級政務服務中信息難以共享、業務難以協同、基礎支撐不足等突出問題。

系統可以將基層治理平臺資源通過分布式高清輸出終端可實時、多樣展示在每個顯示單元,實現拼接、漫游、縮放、疊加以及預案輪訓管理等多樣的日常展示應用。充分滿足系統對日常顯示的應用需求。
同時,可根據不同場景應用設計全屏、多分屏等多種靈活可變的布局模式。
2.4.2 智慧應急

指揮應急場景下,系統采用分布式采集終端、坐席交互終端以及二合一大屏處理終端實現系統各類型接入業務資源(視頻監控平臺、視頻會議平臺、融合通信系統、高分GIS系統、本地監控系統、指揮調度平臺等)的整合;大屏展示可實現靈活的全屏、兩分屏、多畫面等多種模式以及預案場景等多樣展示以及應急指揮大廳KVM坐席交互式管控應用。提供“統一指揮、專常兼備、反應靈敏、上下聯動、平戰結合”的應急管理體制提供技術支撐保障。
2.4.3 智慧交通
輔助打造區縣級城市交通管理封控圈,實現人過留臉---車過留牌---機過留碼,日常有序通行,戰時靈活管控。

2.4.4 雪亮工程
基于視聯網的監控聯網共享應用解決方案由省、市、縣(區)三級監控聯網共享應用平臺(簡稱“三級平臺”),和省、市、縣(區)、鄉(街道)、村(社區)五級視頻接入網絡構成(簡稱“五級接入”)。各級平臺以視聯網為基礎,在縱向推動省、市、縣、鄉、村各層級綜治中心實現了有序銜接,在橫向促進綜治中心與本級各相關部門實現了視頻監控資源的整合共享、聯網應用,高效推進了“雪亮工程”建設。

2.4.5 智慧城管

2.4.6 智慧農業農村

2.4.7 智慧市場監管

2.4.8 智慧自然資源

2.4.9 智慧林業

2.4.10 智慧衛生健康

2.4.11 智慧教育

2.4.12 全域智慧旅游

第3章 系統優勢
3.1 分布式顯控系統特點
3.1.1 大屏靈活拼接
西格瑪系列分布式采用純嵌入式硬件架構、Linux操作系統,可支持7*24小時運行,采用改進型HEVC(H.265)視頻編解碼算法,最高分辨率可達4K@60。支持畫面無縫切換、開窗、縮放、跨屏、漫游、疊加顯示等拼接大屏應用,支持自定義畫面布局、顯示模式、輪巡、輪切。

3.1.2 高分宣傳底圖
支持設置超高分辨率(8192x1080)點對點宣傳底圖,實現超大分辨率震撼的視覺宣傳效果。

3.1.3 多樣宣傳條幅
支持設置靜態/動態全彩字幕橫幅,可用于宣傳標語、迎賓標語、應急插播等場景,字幕字體顏色、類型、大小皆可根據需求靈活調整,并可以預案的形式體現,靈活切換。

3.1.4 二合一高度集成
線材精簡、更可靠;操作合并、更簡單;設備銳減、更節省;節能低碳、更環保! 解碼 + 發送卡二合一,最大 1300 萬點帶載,支持任意走線,支持任意拼接。


3.1.5 IPC接入管理
全面支持ONVIF、GB28181、RTSP 等協議對接;兼容???、大華、宇視等眾多安防監控品牌,不必轉碼,直接接入。

3.1.6 彈性靈活擴容
帶寬配置可靈活調整,擴容僅需增加編碼節點,跨域共享,一次部署,終身無憂。

3.1.7 無中心更安全
采用類區塊鏈技術,完全去中心化,沒有中心服務器。 任意設備損壞不影響系統運行和操作,安全穩定。

3.1.8 納秒級雙同步
西格瑪系列分布式采用獨有的軟硬結合雙同步技術:NetSync+SuperSync,突破分布式同步技術壁壘,成就納秒級超高同步精度,經得起相機拍攝考驗。

3.1.9 至臻畫質技術
采用的硬件平臺,搭配我們的算法,能夠真正支持4K 4:4:4 10bit,相比傳統其他平臺8bit 4:2:0的編碼,無論從色域、位深上都領先一籌,從根本上支持BT2020等色域,真正做到HDR。


3.1.10 超級縮放引擎
系統內嵌了嗨動視覺科技SuperViewIII的縮放引擎,更多保留重建畫面的細節,確??s放后的圖像清晰銳利。

3.1.11 超低處理延時
采用嗨動視覺科技高性能的圖像處理技術,具備帶寬低、延時小、清晰度高、穩定性高等特點。支持H.264、H.265視頻編碼,實現最大支持4K×2K@60Hz 4:4:4的專業色彩采樣、處理和傳輸。視頻傳輸質量高,實現畫面傳輸無失真,保持原有色彩飽和度,并且系統低延遲傳輸,所見即所得。

3.1.12 精細權限管理
支持用戶多級管理,權限分層;支持控制指令加密、 USB 傳輸加密,全面保障系統信息安全。

3.1.13 全鏈路熱備份
西格瑪系列分布式系統支持信號源熱備份、光網鏈路熱備份、POE 和外部供電冗余熱備份,確保萬無一失、確保系統安全可靠運行。

3.1.14 狀態監測、異常警告
支持系統運行狀態全面監控,異常情況及時預警。

3.2 KVM坐席拼控系統
西格瑪系列坐席拼控系統,具有界面更簡潔、操作更靈活、功能更豐富等特點。操作人員通過一套鼠標和鍵盤,可按權限任意操作系統內的計算機,并將數據信號推送到大屏顯示或其他坐席。同時坐席之間可實現視頻互動,也可呼叫其他視頻通訊終端。極大的減輕操作人員工作壓力,提升坐席間的協作效率。其具有以下功能:
Ø 一套鼠標鍵盤同時控制多個遠端主機,并且通過鼠標跨屏漫游的方式實現被控主機間的自動切換,OSD快速切換;
Ø 支持多個席位同時管理,支持多個用戶同時控制一臺主機,多個用戶同時控制多臺主機;
Ø KVM遠程坐席協作管理系統與分布式拼接系統無縫集成,無須通過拼接系統的管理軟件,只需通過KVM坐席的鼠標鍵盤即可實現遠端主機投送拼接大屏,也可實現坐席間推送、坐席對講、坐席跟隨;
Ø 通過權限管理服務器,可對不同主機、不同坐席進行權限劃分;
Ø 單顯示器可實現四分屏畫面顯示,鼠標點入到那個畫面,就可以控制相應的計算機,也可將其全屏放大顯示。
Ø 支持精準定位,具備紅框提醒功能;
Ø 支持U盤數據COPY,切換到相應主機就可COPY這臺主機的數據。





3.2.1 一人多機、靈活調用
西格瑪系列分布式坐席系統可輕松實現一人控制多臺計算機的應用。具有以下功能:
Ø 信號源實時動態預覽:坐席上可預覽權限內的所有信號源的實時圖像。
Ø 單顯示器4分屏畫面顯示:在單個顯示器內可4分屏顯示4路信號,鼠標可在4分屏內跨屏進行操作,可將任意一個分屏進行全屏顯示。
Ø 鼠標顯示器間滑屏操作:通過一個鼠標可在多個顯示器之間進行任意滑屏操作。
Ø 鼠標位置提醒:鼠標滑到當前位置,當前窗口會顯示藍色邊框進行提示。

3.2.2 協同辦公、跨平臺漫游
支持KVM坐席管理功能、多屏間鼠標漫游功能,支持全鼠標操作,鼠標光標可跨窗口滑屏,跨顯示器漫游,實現多信號源同時預覽,還支持在終端節點通過一套鍵鼠控制多臺主機,具備跨平臺操作功能,包括Windows、linux、Mac等系統平臺。
3.2.3 信號推送、多人協作
西格瑪分布式系統支持坐席之間或坐席與大屏之間信號推送,可將需要決策的問題或畫面推送到他人或大屏,多方協作,方便及時作出決策,高效處理問題。
在權限許可的情況下,將任意顯示器或大屏信息抓取至本地顯示器,快速接管信號源。

3.3 音頻擴聲系統特點
音頻擴聲系統根據指揮中心、圖控中心、各類會議室的面積和使用功能,參考國家廳堂擴聲系統設計規范標準進行設計,音頻擴聲系統應能符合GB 50371-2006《廳堂擴聲系統設計規范》的聲學特性指標中的語言擴聲標準演講時應能達到語言清晰、無失真、聲壓余量充分、聲場分布均勻、無聲反饋嘯叫,聲像定位正確。
該系統主要由音源、數字音頻處理器、周邊、功放以及揚聲器組成,由音源提供音頻信號,通過音頻處理器進行編組和音量總控,周邊設備則對聲音信號進行適當的加工處理,最后通過功率放大器把聲音信號進行放大后通過揚聲器還原出來。因此出來聲音的好壞是由整個系統的各個組成部分決定的,所以設計時根據預算大小選擇合適的設備是擴聲系統的關鍵,配置恰當的設備可以使整套資金分配合理,用較少的投資得到較好的效果。
3.3.1 本次擴聲系統的設計標準
揚聲器的布局是指揮中心、圖控中心、各類會議室內擴聲系統設計的重要一環,幾項重要的擴聲系統聲學特性指標將直接與此有關。揚聲器布局的一般原則是:
擴聲系統的設計指標參考GB50371-2006多功能類擴聲系統聲學特性指標要求,具體要求如下:
多用途類擴聲系統標準(語言與音樂兼用類)
等級 |
最大聲壓級(dB) |
傳輸頻率特性 |
穩態聲場不 均勻度(dB) |
傳聲增益(dB) |
早后期聲能比(可選項)(dB) |
系統總噪聲級 |
一 級 |
≥103dB |
以100~6300Hz平均聲壓級為0dB,在此頻帶內允許±4dB的變化;50~100Hz和6300~12500Hz |
1000Hz≤6dB 4000Hz≤8dB
|
125Hz~6300Hz≥-8dB |
500~2000Hz內1/1倍頻帶≥3dB |
≤NR20 |
二級 |
≥98dB |
以 125~4000Hz的平均聲壓級為OdB,在此頻帶內允許范圍 -6dB~+4dB;63 ~125Hz 和4000~8000Hz的允許范圍 | 1000Hz、 4000Hz≤8dB | 125Hz~4000Hz≥-10dB |
500~2000Hz內1/1倍頻帶≥3dB |
≤NR25 |

多用途類一級傳輸頻率特性范圍

多用途類二級傳輸頻率特性范圍
3.3.2 音箱選型
音箱為音響系統質量的最直接的表現者,所以音箱在系統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下面就音箱的選擇做以下分析:
3.3.2.1 頻響范圍
頻響范圍的全稱叫頻率范圍與頻率響應。前者是指音箱系統的最低有效回放頻率與最高有效回放頻率之間的范圍;后者是指將一個以恒電壓輸出的音頻信號與系統相連接時,音箱產生的聲壓隨頻率的變化而發生增大或衰減、相位隨頻率而發生變化的現象,這種聲壓和相位與頻率的相關聯的變化關系稱為頻率響應
3.3.2.2 靈敏系數
靈敏系數是指在給音箱輸入端輸入1W/1KHz信號時,在距音箱喇叭平面垂直中軸前方一米的地方所測得的聲壓級。靈敏度的單位為分貝(dB)。音箱的靈敏度每差3dB,輸出的聲壓就相差一倍,普通音箱的靈敏度在85~90dB范圍內,85dB以下為低靈敏度,90dB以上為高靈敏度。
3.3.2.3 功率大小
功率大小簡單的說就是——感覺上音箱發出的聲音能有多大的震撼力。根據國際標準,功率有兩種標注方法:額定功率與最大承受功率(瞬間功率或峰值功率PMPO)。而額定功率是指在額定頻率范圍內給揚聲器一個規定了波形的持續模擬信號,在有一定間隔并重復一定次數后,揚聲器不發生任何損壞的最大電功率,因此在選擇音箱的時候,我們要看其使用的額定功率。
3.3.2.4 失真度
所謂失真度,其定義與放大器的失真度基本相同,不同的是放大器輸入的是電信號,輸出的還是電信號,而音箱輸入的是電信號,輸出的則是聲波信號。所以音箱的失真度是指電聲信號轉換的失真。聲波的失真允許范圍是10%內,一般人耳對5%以內的失真不敏感。
3.3.2.5 信噪比
該指標指音箱回放的正常聲音信號與噪聲信號的比值。信噪比低,小信號輸入時噪音嚴重,在整個音域的聲音明顯變得渾濁不清,不知發的是什么音,嚴重影響音質
聲學設計規范中要求座位區的音質主要是足夠聲壓級,語言清晰、可懂度高,其次是豐滿度,廳內各處要有合適的響度和均勻度,觀眾區的任何位置不得出現回聲和聲聚焦等聲學缺陷,并無來自觀眾廳內設備、外界環境噪聲的干擾,這些指標形成室內音質設計的綜合效果。
3.3.3 音箱布局
1.全部聽眾區內的聲壓分布均勻;
2.聽眾區上的聲源方向感良好,即觀眾聽到的揚聲器的聲音與看到的發言者在方向上一致;
3.揚聲器的位置在建筑上應當是合理的:美觀安全,不影響其他設備的使用
4.控制聲反饋和避免產生回聲干擾。
目前,廳堂主要擴聲方式有三種:分別是集中式、分散式、混合式。三種布置方式主要依據擴聲場地特性及使用功能情況來選擇。
3.3.3.1 集中布置方式
1)聲音清晰度好
2)聲音方向感好,且自然。適合設置有舞臺并要求視聽效果一致。

3.3.3.2 分散布置方式
1)易使聲壓分布均勻
2)容易防止嘯叫
適合大廳的凈高較低縱向距離長或大廳可能被分割幾部分使用

3.3.3.3 混合布置方式
1)大部分座位的聲音清晰
2)聲壓分布均勻,沒有低聲壓級區
3)有的座位會同時聽到主音箱和輔助音箱的聲音
適合大型或縱向距離較長的大廳、各方向均有觀眾的視聽大廳

根據指揮中心、圖控中心、各類會議室的使用功能以及實際場地特性,為保證廳堂內擴聲系統正常運行時有盡可能高的聲壓級和全場聲壓級的均勻。我們設計將指揮中心、圖控中心、各類會議室揚聲器布置方式為混合式方式。
3.3.4 語言清晰度和混響時間
聲學設計規范中要求座位區的音質主要是足夠聲壓級,語言清晰、可懂度高,其次是豐滿度,廳內各處要有合適的響度和均勻度,觀眾區的任何位置不得出現回聲和聲聚焦等聲學缺陷,并無來自觀眾廳內設備、外界環境噪聲的干擾,這些指標形成室內音質設計的綜合效果。
3.3.4.1 語言清晰度
語言可懂度的影響因素
音響系語言聽聞條件的最后評定指標,是對語言能夠聽清楚的程度,即語言清晰度。它可以通過一定測驗程序獲得。即在室內,由一位講者根據預先規定的字表,念出一系列無連貫意義的單音節拍音,然后由許多正常聽力的聽者,將器聽到的語音盡可能正確地用漢語拼音記下,器聽得到的正確音節百分數稱之為。即:

音節清晰度S= 聽眾正確聽到的音節數 ×100%
測定用全部音節數
由于語言有連貫意義,所發音節清晰度S在60%以上就可認為很滿意,引起可懂度已接近滿分。當音節清晰度在35%以下,則感到費力難懂;在35%左右,聽眾需要注意力集中才能聽懂。
室內要達到滿意的語言清晰度,通常要考慮到下列四個因素
1、講者的語聲是否足夠響,否則必須采用擴聲系統。
2、室內不受噪聲和過分混響的干擾。
3、室內形體設計中不出現回聲和聲聚焦,并使全聽有均勻分布的聲場。
4、在不用擴聲條件下,講者必須朝向聽眾發聲,或者朝著發射面把言語聲能有效地發射給聽眾。
語言可懂度設計的原理
由于講話覆蓋頻率范圍為100Hz~8KHz,最大語音功率出現在250HZ和500Hz頻段,在高頻處迅速跌落,較低頻率相應于無音,而稍高頻率則為輔音,以2KHz為中心的倍頻程段對可懂度影響約30%,在4KHz和1KHz分別為25%和20%,這表明延伸高頻響應具有重要意義,應保證2~4KHZ的可懂度重要頻段具有適當的信噪比。
語言可懂度的設計
1、 選用優質、合理的揚聲器
2、合理選用電子周邊設備,對局部頻段進行調整,提高2~4KHZ頻段的可懂度,使得在10KHZ范圍內可懂度能有效改善。
A:根據以上要求并仔細審閱了圖紙,對系統方案內建筑數據
² 建造體型形狀(關系到聲學缺陷的產生,反射聲的分布)
² 系統方案體積(確定混響時間)
² 室內墻面、頂棚、地板、座椅等材料吸聲系數
² 座位數和他們的排列
做了充分了解后,結合建筑體型和建筑聲學特點,從滿足使用功能角度出發,精心設計出一套能夠符合功能要求、滿足聲學特性指標要求的擴聲系統方案。
B: 并以電聲為主、建筑聲學為提供的音質設計指導思想。首先對該多功能廳系統方案內的建聲特性進行分析研究(主要是吸聲處理、吸聲材料的選擇、混響時間的確定和近次反射聲的分布)。在對以上建聲特性指標有了充分的了解并確定后,進而是擴聲系統的聲場設計。因為只有對聲場深入仔細了解后,才能給出準確的電聲設計指標,獲得最佳的音質效果。
C:室內的聲學系統是由建聲、電聲以及形成室內空間的建筑要素組成的一個系統工程,在系統思想的指導下,以追求使用功能的整體效果最優為目的。
3.3.4.2 混響時間的確定
一般來講,混響時間短可提供語言的清晰度,混響時間稍長可提高語音的豐滿度,但混響時間過長也會嚴重干擾視聽,使語言清晰度大大的降低。我們認為,應首先保證語言清晰度為主要目的。所以在進行擴聲系統之前必須以特定的混響時間為基礎,只有在特定的混響時間條件下對系統方案的聲學特性指標的設計才是科學的、準確的,這也是我們電聲設計考慮的重點。
混響時間的表達式為:

式中 —房間的平均吸聲系數,可以用下式計算:

式中 T60--------混響時間
V——閉室的容積
Si——某個材料面的面積
ai——該材料的吸聲系數
混響時間和以下因素有關:
(1)房間的體積:通常體積越大,混響時間越長;
(2)房間內壁的材質:如果內壁是粗糙柔軟的吸聲材質,那么混響時間會短些,如果內壁是堅硬光滑的反射材質,那么混響時間會長些,房間的內壁指的是墻壁、天花板、地板,以及音樂廳內一切影響聲音傳播的障礙物,特別是坐椅,增加有軟墊的坐椅數量會縮短混響時間;
(3)聲音的頻率:由于高頻聲音的反射和衍射能力比低頻聲音差,所以高頻聲音的混響時間比低頻聲音短。
遵照上述原則,我們在計算機上建立了系統方案的實際立體模型,以國內各有關于多功能廳系統方案和會議系統方案的標準和規范對該多功能廳、會議系統方案采用固定混響,并以此作為我們進行電聲設計的聽音環境基礎。
3.3.5 實施原則和注意事項
對語言清晰度,可懂度,及聲音的均勻度都有著較高的要求,除了選用優質的音響擴聲設備、合理的布位及專業調試、測試來保證上述要求外,室內建筑聲學的要求也極其重要,它是影響音質的最直接的一個因素,是必須的保證措施。
當揚聲器發出的聲音在室內傳播中遇到墻面、頂面、地面時,都會產生不同的吸收和反射,當反射與直達聲疊加在一起,聲音就會混濁不清,失去方向感、定位感,嚴重時還會產生聲聚焦、振動回聲等聲場缺陷;
同時室內各立面的材料運用不當,也會造成各頻段的缺損或過度。尤其是大面積、過多地使用同一種材料則會造成某些頻段的頻率傳輸的偏差。
另外,外部環境噪聲會干擾室內聲音,使所聽語言,音樂清晰度降低,因此,必須通過建筑聲學設計,采用吸聲、隔聲、克服聲聚焦、振動回聲、降低本底噪聲等措施,使音響設備發揮最佳效果。
3.3.5.1 聲學環境的設計
一個好的聽音環境的建立,包括建筑聲學和電聲兩個方面的內容,專業音響工程的建聲主要是廳堂的建聲,相同的設備發揮的水平高低不一的原因,一般都是建聲條件的不同,無論多么優良的設備,一旦放在建聲條件惡劣的環境中,肯定不會達到好的結果,而建聲要求還會因為工程的使用要求不同而不同,也會受建筑裝飾質量的影響,建聲效果好的廳堂應該是混響合理,聲音擴散性好,沒有聲聚焦,沒有可聞的振動噪聲,沒有聲陰影,沒有聲柱波等等,建聲的要求不能單方面由音響設計人員進行,它需要建筑裝飾技術人員的有力配合,但由于雙方的設計思路和要求不盡相同,這就需要音響工程的總體規劃工作盡早開始,經常保持雙方的聯系,以取得相互的理解和密切配合,其中混響時間的選取可以根據工程的性質和用途來確定,必要時應該借鑒一些優良工程的經驗。
在建筑聲學中需處理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確定最佳混響時間
室內混響時間為:
T60= 0.161V
∑siαi
V--聲場的容積;
S--聲場的面積;
α--聲場的建筑裝飾材料的吸音系數;
自上世紀末建筑聲學奠基人賽賓提出混響時間計算公式以來,因其簡明地表達了與大廳容積和室內總吸聲量的關系,并與主觀聽音評價密切相關,而成為音質設計中重要參量,一直沿用迄今。
室內吸聲裝修主要是為了混響時間而設置?;祉憰r間指標的評價標準到現時為止,雖然國際上流行的或國家頒布的標準都沒有一個硬性嚴密的指標,但對不同功能的廳堂都有推薦值。大型會議室堂,最佳混響時間是1.2-1.4秒/500HZ,對于會議廳,最佳混響時間是0.9-1.3秒/500Hz。為了能有良好的擴聲環境,建議在天花和后墻上適當地鋪設吸音材料。
3.3.5.2 吸收、反射和擴散必須綜合地考慮
混響時間的計算公式是以假定聲場充分擴散為前提的,當然在實際工程中達不到這一條件,也是計算與實際間出現誤差的原因之一。大量實踐結果證明,在非理想擴散聲場條件下,單以混響時間這一參量來評價音質是不夠的。在探索第二音質參量過程中發現混響衰變過程中的反射聲(尤其是早期部分)結構細節,即反射聲序列的時間、強度、數量乃至方向的組合不同,其音質效果也會有很大出入。這就聯系到房間形體、室內吸聲、以及聲源和接收點的在室內所處位置和它們附近的聲學條件等,成為設計中必須考慮的因素。
研究早期反射聲結構細節中,有兩個重大進展。一是認識到掌握早期反射聲能與整個(或后期)反射聲能之比值是制約語言清晰度和音樂明晰度的重要參量。其二是,在音樂廳(不是所有各類廳堂)設計中,為了獲得富有環繞感的音質氣氛,呈現出大樂隊所特有的寬闊聲源場面,更希望這些早期反射聲有相當部分來自側向。于是大廳形體的重要性在音質設計中愈加凸顯,推動了音質設計中的多參量化考慮。
上述音質設計方法的逐步完善是建立在綜合考慮基礎上的,是相互補充的,因此既非對立,又非替代。在建筑上主要是由美觀的角度設計確定,但從建聲的角度出發,必須對各個面的具體形狀給予仔細的考慮,總的來說是盡可能獲得有效的直達聲和有利的反射聲分布以及消除不利的反射聲,使聲場達到一定的擴散要求。
天花: 如果天花為穹頂,為避免聲聚焦,使一次反射聲能比較均勻地分布在座位上,通常是使前部天花壓低,然后以分段的凸弧逐漸向后開張。也可以在天花上采用一些吸音材料或吊一些與整體相協調的"浮云式"天花,保證反射聲的分布,避免反射延時過長。
側墻: 對于平行的側墻面,很容易形成"顫動回聲",如不作形狀處理,應適當地鋪吸音材料。
后墻: 后墻的處理一定要避免聲音反射到前面座位形或不利的回聲感,應鋪設強吸音材料。
早遲聲能比和側向聲能比的處理以統計聲學理論推導混響時間公式時需要有擴散聲場的條件,理論上"擴散場"應滿足兩個條件:能量密度均勻和聲能量流在各個傳播方向上是無規則分布的。當一個短促的聲音(實際聲源都不是穩態的)在室內發出經多次界面反射以后逐漸衰變,并形成為交混回響,又稱混響過程,在室內沒有大面積強吸聲面的情況下,這時的聲場接近擴散聲場條件。但在混響過程的初始階段,反射聲數量有限,其擴散過程遠不如后期。同時,在實際大廳中都有集中在聽眾席的大片吸聲面,所以不可能有理論上的"擴散聲場"。
為使廳堂具有良好聽音條件所需的聲場擴散,給聽眾沉浸于音樂包圍之中的感受,對于聲音的衰變過程應趨于均勻滑順,使音質聽未有圓潤之感。著名聲學專家M.Barrvn多年的研究得出,從側向來的反射聲比天花來的反射聲更具空間感和環繞感,結合現在的研究和實踐表明,要達到好的音樂聽感,早期反射聲能量和方向具有關鍵性作用。這一要求顯然不同于理論上的"擴散聲場"條件。實際上在一個"充分擴散''的聲場中,好比在"混響室"中欣賞音樂,聽眾將會不辨聲源的方向'也不會有好的音質。
如何掌握早期側向反射聲的分寸,目前還處于半定量階段。在設計方法上,主要利用界面,特別是側墻的特定形狀來改善,努力使聽眾席,尤其是前中座有較豐富的早期側向反射聲。
3.3.5.3 裝修建議
混響時間控制為達到最佳混響時間及其頻率特性,在廳堂的側墻和后墻下部做木墻裙,木墻裙有良好裝飾性,將其設計成低頻吸聲結構,用于吸收低頻(125赫茲、250赫茲)聲音,從而控制低頻混響時間。
墻上部與頂棚吸聲結構利用離心玻璃棉氈吸聲。這種材料有良好中、高頻吸聲性能,用于控制中,高頻混響時間。離心玻璃棉氈性能穩定、重量輕、不掉碴、不刺癢皮膚、不親水,是目前市場上最佳吸聲材料。這樣處理后能有效的減少振動回聲,而且它價格也低,有助于降低工程造價。
聲場的擴散處理頂棚也不是任意設計的,而是根據聲學要求設計,在不影響美觀的情況下,設計適當的凹凸格子。一方面利用他向觀眾席池座后部,挑臺上部提供前次反射聲,另一方面利用其凹凸,將聲音擴散使聲場均勻。
另外,在大廳頂棚吊裝大型的照明燈具、既美觀實用,又有利于聲場的擴散(當然要考慮到不阻擋投影機的光路)。
回聲干擾控制后墻、主席臺的側面都是產生回聲的部位,頂棚也可能產生回聲。所以廳堂后墻和主席臺的側面要進行強吸聲處理,頂棚進行吸聲導擴散處理。
背景噪聲控制背景噪聲包括外界噪聲和內部噪聲,在裝修階段主要考慮內部噪聲控制和外界隔聲控制。內部噪聲主要來源于緊鄰房間噪聲及空調系統噪聲??照{系統噪聲通過送風口傳至室內,裝修時注意與空調設計配合,在送風道布置阻撓復合式消聲器,必要時在散流口亦配相應消聲器。
3.3.5.4 供電要求
聲控室應設保護接地和工作接地,按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業標準《民用建筑電器設計規范》JGJ/T16-92中第21.6.4條所規定的原則處理。具體要求如下:
單獨設置專用接地裝置,接地電阻應不大于2歐姆。
接至共同接地網時,接地電阻應不大于1歐姆。
工作接地應構成系統一點接地。
3.3.5.5 對裝潢施工的配合建議
1) 聲學裝修設計
音質的好壞是非常重要的——良好的音質,使人們能聽清楚發言人的講話,并在擴聲系統播放的音樂中得到美的享受;反之,則使人久聽之后,頭昏腦漲、心緒不寧,更別論享受音樂之美了。
那么,好的音質是怎么得到的呢?
首先,為達到好的廳堂擴聲音質,搞好聲學裝修是先決條件。其次,才是音響系統與設備所起的作用。
也就是說:裝修設計施工必須進行嚴格的、科學的“聲學裝修”,并達到有關專業指標要求,大廳才能保證好的音質。而甲方和裝飾方容易忽視“聲學裝修”的重要性;裝修也往往僅限于進行簡單的軟包處理,認為這樣一來就足夠了。其實,這樣離真正的聲學裝修還相距甚遠。這樣必然造成廳堂擴聲音質不好(再昂貴的電聲設備,聲音效果也不會好!)裝修方的責任沒有盡到,而往往讓電聲系統設計施工者背黑鍋,造成不必要的糾紛。
好在,目前不少甲方已充分認識到聲學裝修的重要性,要求音響工程承包乙方提出相應的要求與設計,并要求裝修方一起配合,搞好各類大廳聲學裝修。
建筑聲學指標要求(聲學裝修要求):
A.背景噪聲
小于或等于NR35。
B. 隔聲、隔振措施
廳內應有良好的隔聲隔振措施, 隔聲隔振指標按GB3096-82《城市區域環境噪聲標準》居民文教區執行即:晝間50dBA,夜間40 dBA。
C. 建筑聲學指標
1)共振、回聲、顫動回聲、房間駐波、聲聚焦、聲擴散:
各廳內建筑門窗、吊頂、玻璃、座椅、裝飾物等設施不得有共振現象;廳內不得出現回聲、顫動回聲、房間駐波和聲聚焦等缺陷,聲場擴散應均勻。
2) 混響時間
混響時間是聲學裝修中要控制的首要指標,是進行聲學裝修的精華所在,廳堂音質是否優美,這項指標占決定因素,也是唯一可以用科學儀器加以測量的廳堂聲學參數。
事實上,如不認真對待,混響時間極不易控制到最佳值,許多廳堂、甚至專業影劇院音質不好,就是這個原因。因而也不是簡單的軟包或地毯就能解決問題的。
3.4 可視化控制系統特點
此次系統建設配置一套可視化管理平臺實現整體系統所有要素室(指揮調度區、決策會議室、領導指揮區等)系統內部視頻、音頻、燈光、窗簾等環境設備的集中、可視化、分級分權管控應用。提升總體管控效率。
全面可視化控制,為工作人員快捷、精確、準確調用信號提供便利環境。系統可視化軟件可實時預監所有接入信號源畫面,同時可回顯大屏整個畫面。操作人員只需簡單的拖動信號源即可實現信號的控制切換。同時系統可提前設置預案管理,通過直接切換預案實現信號切換??梢暬浖膽每杀WC控制人員快速、準確、精確的實現信號源的實時調用。
支持可視化觸控操作,包括大屏管理、中央控制等功能,采用“所見即所得”的直觀控制方式,幫助用戶快速、精準地調用、顯示、控制音視頻信號源與中控設備。
3.4.1 一站式智能化管控
在音視頻系統集成領域應用現場,可對音頻系統、多媒體播控、大屏顯示、環境控制等解決方案多種類型設備進行一站式智能管控,簡化系統操作管理,系統控制更加靈活高效,進入一站式智能管控時代。

3.4.2 全場景可視化操控
通過歐米伽專業級可視化平臺,用戶可以完成對系統全鏈路拓撲、多媒體服務器素材、信號源與大屏實時畫面、場景布局畫面、擴聲 系統、聲光電等環境外設的全場景可視化編輯與操控,所有操作所見即所得,復雜現場也能完全掌控,此外,人性化地自定義操作界 面設計為系統操控也帶來極大便利。

3.4.3 全鏈路故障定位
支持系統拓撲圖形化自定義編輯和全景展示,可以幫助維護人員更加清晰的呈現連接鏈路和排故。項目現場音視頻顯控全鏈路系統拓撲自動生 成,用戶可根據現場實際情況編輯、修改拖拽排版及管理,快速定位操作,直觀更便利。

3.4.4 全流程智能化預案
歐米伽專業級可視化管理平臺支持預案管理,預案是對特定使用現場的一組或對多組場景,按照特定的時間順序排布,從而實現對大屏畫面內 容的顯示控制。預案管理是對預案從編輯,預覽,到執行的全生命周期的集中管理。

3.4.5 軟件界面快速定制
歐米伽可視化智控平臺整體支持風格切換、系統名稱配置等客制化設置,環境控制模塊通過編程設計平臺進行控制頁面自定義設計,可自動生成各種3D按鈕;也支持圖片按鈕,支持PNG、WMF、ICO、GIF圖片的透明效果,可實現任意形狀的按鈕,各種效果的界面,滿足各種用戶需求。

3.4.6 大屏亮度快速調節
歐米伽可視化智控平臺集成LED大屏亮度調節功能,在大屏控制工具欄可隨心進行LED大屏亮度調節,滑竿式設計提升調節操作體驗,調節完成可一鍵固化,系統和大屏重啟后亮度不變。

3.4.7 窗口操作精確吸附
大屏控制的大屏區域進行開窗操作平臺自帶精準吸附功能,窗口移動可以快速上下左右和四角自動對齊吸附,縮短操作路徑,提升操作的準確性和用戶體驗。

評論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