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cro LED大規模應用處萌芽期,行業為量產摩拳擦掌
來源:MicroLEDDisplay 編輯:站臺丶 2023-07-25 09:53:28 加入收藏 咨詢

所在單位: | * |
姓名: | * |
手機: | * |
職位: | |
郵箱: | * |
其他聯系方式: | |
咨詢內容: | |
驗證碼: |
|

第一財經記者7月17-19日在深圳舉行的UDE2023國際半導體顯示博覽會上感受到,下一代顯示技術Micro LED的市場在升溫,爆發還要兩三年,國內的面板、終端、設備等產業鏈上下游企業都在為其大規模量產做準備。
蘋果推遲發布Micro LED屏智能手表,有人預計Micro LED市場2025年后將快速增長。目前行業應用處于萌芽期,大尺寸、車載、穿戴的應用已成為行業共識。中國電子視像行業協會已啟動Micro LED車載屏等標準編制。

面板廠建MLED產線帶動設備國產化
在UDE2023上,Mini LED、Micro LED成為焦點。普通的LCD(液晶)屏已十分成熟,價格正從超跌的下行周期中反彈爬坡。OLED屏繼續擴大在手機市場的滲透率,但由于受到大尺寸制造能力的約束,在電視市場受到性價比更高的Mini LED背光液晶電視沖擊。高端電視市場中,Mini LED背光液晶電視成為主角,Micro LED電視也在粉墨登場。
包括Mini LED背光(液晶屏)、Mini LED直顯和Micro LED顯示在內的“MLED”顯示業務,被中國各大面板廠視為未來的增長點。它們都在規劃MLED產線,不光看好MLED顯示在大尺寸領域的市場,還看好MLED在智能穿戴、車載顯示領域的潛力。

天馬新型顯示技術研究院(廈門)有限公司技術總監、副院長席克瑞說,Micro LED顯示行業全球產業鏈投資規模自2018年激增,行業現已進入上行周期,預計2025年開始快速增長。結合Micro LED的技術優勢,它更適合應用于車載、透明、PID等顯示場景。
席克瑞認為,Micro LED在車載顯示中有優勢,性能要求高、成本敏感度低的高端車載顯示是突破口,可用于車窗顯示、投影、側后視鏡內置屏、一體屏、儀表屏、中控屏、副駕駛屏。天馬在廈門合資11億元建設的Micro LED產線,2024年將點亮首款產品并投產。
在做Micro LED檢測的壹倍科技總經理高錦龍看來,Micro LED的技術路線收斂,終端生態起步,2024年中試后,將向2025年量產轉化。2022年12月,他們的量產設備開始出貨。未來兩年,他們的Micro LED檢測設備產能將翻倍提升。他告訴第一財經記者,上游面板廠開始建線,采購設備增多,技術路線逐步趨同,追求Micro LED的量產和成本下降。

京東方今年將控股華燦光電,以打通上游環節。目前,京東方自身的MLED業務有三條產線。晶芯科技直顯客戶開發二部部長林奕呈介紹說,包括北京的Mini LED直顯生產線、Micro LED先導線和合肥的Mini LED背光生產線。他也看好Micro LED在車載和穿戴領域的潛力,可使車載顯示實現高分辨率、高可靠性、高亮度,使穿戴產品實現高亮度、長壽命。京東方的Mini LED商顯、電視、顯示器、筆記本、VR、車載等產品已量產,Micro LED商顯、TV、穿戴、車載顯示等產品在陸續推出。
惠科也在做Mini/Micro LED。第一財經記者在展會期間獲悉,惠科希望明年把140英寸Mini LED直顯屏的成本降到10萬元,促進市場啟動。目前,惠科MLED的基地在湖北宜昌。
武漢國創科光電設備有限公司總經理陳建魁告訴第一財經記者,Micro LED是一種未來的顯示技術,從研發、小批量產到大規模量產有發展過程,大家已在做大規模量產攻關。在裝備方面,巨量轉移、激光剝離、噴墨打印的設備,國內都在加大投入,以盡快推出大規模量產裝備。“我們正在做G6(6代)以上的量產設備,可兼顧Micro LED和OLED等的量產。”
Micro LED的TV、車載、AR應用萌芽
在UDE2023的會場,三星展出了售價百萬元的110英寸Micro LED電視。海信、TCL、康佳等消費電子企業,也在積極布局MLED業務。

雷曼光電董事長李漫鐵今年5月曾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雷曼去年已向一些別墅用戶賣出整墻的Micro LED電視,價格約30-50萬元,尺寸為138英寸或163英寸。巨量轉移技術問題已解決,Micro LED用于家庭超大屏已沒問題,用于AR領域還要進一步突破。Micro LED處于大規模商用的萌芽期,它的市場爆發要到2025年后。
重慶康佳光電技術研究院巨量轉移中心總監蕭俊龍說,在AR(增強現實)顯示領域,相比于硅基液晶屏、硅基OLED屏,性能更優的Micro LED屏目前滲透率僅2%、潛力巨大。Micro LED的微小芯片巨量轉移到基板上,今年采取激光直接轉移的方式,轉移良率更高。康佳已研發三色全彩Micro LED AR顯示屏,并與廠商共同開發出AR眼鏡。AR眼鏡預計2024-2025年會有較大規模的市場爬坡期,長遠看是繼智能手機后的又一個智能生活入口。
海信視像今年收購了LED芯片廠乾照光電。海信視像研發中心首席科學家劉衛東說,從“源頭”提升Mini LED電視的競爭力,提升Mini LED芯片的發光效率、發光角度和均一性。在此基礎上,海信推出了高清展廳、高清指揮中心、虛擬拍攝、教育會議一體機等方案。與此同時,海信還在布局Micro LED顯示的技術和產品,目標是2026年共享行業爆發紅利。
劉衛東提出兩點建議:一是開展全產業鏈協同的技術創新和攻關,比如針對大屏顯示降功耗和降成本的一些關鍵技術聯合研發,力爭在兩年內將功耗和成本各降低50%;二是進一步加快Mini/Micro LED顯示技術與產業領域標準制定工作,促進技術創新和產業提效。
TCL華星技術研發中心副總經理袁劍峰也認為,MLED技術大有可為。TCL華星在Mini LED背光液晶屏方面,已推出應用于大尺寸電視、車載顯示、電競顯示器的產品;在Mini LED直顯的領域 ,也研發出了大尺寸電視、大尺寸透明顯示產品和圓形柔性顯示產品;在Micro LED方面,聚焦于超大尺寸/大尺寸、車載顯示以及AR/MR等領域。

為此,TCL華星與三安光電在廈門合作推進Micro LED芯片的研發和產業化,TCL華星在武漢、廣州的生產基地研發Micro LED的LTPS(低溫多晶硅)和金屬氧化物基板技術。袁劍峰向第一財經記者說,蘋果發布Micro LED屏智能手表的時間一再延后。從目前芯片、基板等技術和產業化的成熟度看,Micro LED市場爆發預計還要五年。“整合產業鏈資源,協同技術和產品開發,是Micro LED商業化成功的關鍵”。
中國電子視像行業協會 Mini/Micro LED顯示產業分會已啟動《Micro LED顯示屏光學性能技術規范 車載常規 》、《Micro LED顯示屏光學性能技術規范 車載透明》標準制定工作。天馬李鑫博士說,現在Mini/Micro LED的技術路線和應用在逐漸收斂,大尺寸商顯、電視已商用,很快在智能穿戴也會應用,其高透、高亮、高可靠性的特點使其在車載顯示上也會有多樣化的形態和應用場景,希望業界共同完善標準、推動Mini/Micro LED在車載領域的應用。
評論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