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V首頁
數字音視工程網

微信公眾號

數字音視工程網

手機DAV

null
null
null
卓華,
招商,
null
null
null
快捷,
null

我的位置:

share

顯示產業“十四五”規劃呼之欲出 三大發展方向或被納入

來源:證券市場周刊        編輯:lsy631994092    2021-06-24 09:54:54     加入收藏    咨詢

咨詢
所在單位:*
姓名:*
手機:*
職位:
郵箱:*
其他聯系方式:
咨詢內容:
驗證碼:
不能為空 驗證碼錯誤
確定

上一輪擴產潮使面板價格經歷了兩年低谷,韓國廠商在巨大的成本壓力下開始逐步退出LCD面板業務,在疫情沖擊下,LCD價格自2020年年中開始強勢復蘇,京東方和華...

  上一輪擴產潮使面板價格經歷了兩年低谷,韓國廠商在巨大的成本壓力下開始逐步退出LCD 面板業務,在疫情沖擊下,LCD 價格自2020年年中開始強勢復蘇,京東方和華星借機完成收購海內外優質資產,進一步提升市場份額。

  券商預測,大陸LCD產能將占據絕對領先地位,市場競爭格局清晰,將從搶占產能轉向盈利與成長,而未來IT面板的轉移有望成為行業的下一個爆發點。另一方面,Mini LED技術可有效延長LCD工藝的生命周期,未來3-5年LCD仍將是大尺寸面板顯示的主流技術路線,伴隨國內面板產業的高速發展,以及中國大陸面板制造龍頭的帶動,未來幾年將會是國產顯示材料發展的黃金時期。

  LCD供需反轉 價格上漲

  2017年,中韓兩國面板廠商為爭奪市場份額開始瘋狂擴產,2018年全球LCD電視面板產能面積同比增長9.8%,創過去五年新高,面板價格自2017年下半年進入降價周期。在中國大陸10.5、11代線投產放量的背景下,海外廠商的市場份額受到沖擊。2019年下半年,面板價格開始低于絕大多數面板廠商成本線,韓國廠商在巨大的成本壓力下開始逐步退出LCD面板業務,轉而生產更多的OLED,中國臺灣地區廠商以低世代產線尋求差異化競爭,停留在中小尺寸面板市場,日本廠商受財務狀況制約,逐漸退出競爭。

  群智咨詢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面板廠商的出貨面積達到全球的54.7%,其中京東方和TCL華星占據了34.3%的市場份額,隨著2021年并購重組等項目落地,國產廠商的市場份額將進一步提升。

  2019年下半年,大尺寸面板價格開始筑底,第四季度出現反彈。2020年,受疫情影響,居家隔離、遠程辦公、在線教育等生活方式的改變增加了用戶對電子設備的需求,面板需求快速上漲,疫情導致供需失衡,面板價格自年中開始強勢復蘇。而韓國廠商并沒有新的產線投產,疊加上游驅動芯片等原材料供給緊張,面板價格持續上漲。

  WitsView數據顯示,2021年5月下旬,電視機和個人電腦LCD面板價格環比上漲3%-7%,超出市場預期,其中32英寸和55英寸電視面板價格創6年來最高紀錄,65英寸電視面板價格創3年新高;PC用LCD面板環比上漲5%-7%,大幅超出市場預期,其中17.3英寸筆記本電腦面板價格環比上漲5%,創8年新高,19.5英寸顯示器面板價格創6年新高。

  Omdia預測,2021年,平板電視平均尺寸將從2020年的47.3英寸增長到2021年的49.3英寸,并有望在2026年達到52.2英寸。以2020年全球電視市場出貨量2.72億臺測算,2021年,由于尺寸增大帶來的年新增需求可達1450萬平方米,相當于1條120K月產能的10.5代線產量。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的產業政策、資金支持以及規模化生產能力使其面板產業的發展相較日韓有優勢。2016年,《“十三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設立了AMOLED、4K/8K量子點液晶顯示、柔性顯示等技術國產化突破及規模應用的目標;2017年,a-Si/Oxide/LTPSTFT-LCD、AMOLED、QLED等面板產品被首次列入《戰略性新興產業重點產品和服務指導目錄》;2019年,《超高清視頻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19-2022年)》明確了打造新型顯示“材料—面板—模組—整機”縱向產業鏈的目標。另一方面,京東方和華星光完成收購海內外優質資產,進一步提升市場份額,2020年,京東方完成了對中電熊貓南京8.5代線、成都8.6代線的收購;2021年4月,TCL收購蘇州三星電子液晶顯示科技有限公司60%股權及蘇州三星顯示有限公司100%股權。

  韓國方面,三星和樂金原計劃于2020年年底關閉所有韓國的LCD產線。2021年6月初,三星和樂金向媒體表示,鑒于LCD價格上漲,打算使用已折舊完畢的老式設備繼續生產,停產計劃暫時擱置。未來,LCD行業無大量新增產線及潛在新進入者,市場長期供給平穩,競爭格局趨于穩定。民生證券預測,2021-2023年,因LCD產能爬坡及新建產線將增加產能22.3%,現有產線擴產將增加產能12.2%。終端產品持續的技術升級提供了內生增長動力,未來各廠商擴產將更多基于盈利考量,綜合市場需求、產線投資成本等因素進行有序擴產,行業步入盈利與成長。據DISCIEN預測,到2021年,京東方和華星光電的市場份額有望達到50%左右,未來面板價格將會出現高位盤整的狀態。

  技術升級帶來機遇

  目前,全球高端IT面板產能主要集中在韓國及中國臺灣地區。國元證券分析稱,相較于中國大陸面板產線,海外產線老舊,面臨自然退出以及競爭退出的局面,隨著中國大陸面板廠商加強布局,將有望擠占IT領域大部分海外廠商的份額,重塑IT面板格局。

  除LCD之外,主流的面板技術便是OLED技術,OLED雖然具有更佳的性能,但受限于技術成熟度,其單價遠高于同尺寸的LCD。OLED在誕生之初的良率與壽命較低,成本高昂,僅被三星、LG等少數自產屏幕的手機廠商采用。歷經多年的技術迭代,小尺寸OLED面板生產工藝日趨成熟,2017年,蘋果iPhone X采用了OLED屏幕,得益于中高端機對全面屏、曲面屏、更高色彩對比度以及更低能耗的需求,OLED在中高端手機中的滲透率快速提升。

  2020年,智能手機OLED面板的出貨量為4.9億片,滲透率為26%,DSCC預測,2026年,全球OLED市場規模將從2019年的304億美元增長至600億美元左右,復合年均增長率為12%。民生證券指出,OLED的創新方向非常多,以折疊屏為例,手機廠商需要綜合面板折疊曲率半徑等參數進行系統設計,壁紙優化、鉸鏈選擇需要深度定制,最終手機廠商的選擇將會從多個維度綜合出發,而非單純考慮成本、分辨率等,因此OLED行業的競爭將更多體現在技術比拼、工藝比拼,不會走LCD單純價格競爭的老路。據統計,京東方已布局OLED產線的年產能為640萬平方米,全部滿產約能滿足2.4-2.8億臺手機的面板需求,預計到2025年在全球OLED的市占率約為22%。

  新一代顯示技術還有Mini LED及Micro LED,它們具有高分辨率、高亮度、省電及反應速度快等特點。由于Mini LED背光技術與傳統LED背光技術的差別僅在于使用更多顆Mini LED芯片,面板廠商可以沿用既有的面板產線,切換成本較低,因此Mini LED有效延長了傳統液晶面板廠的LCD生命周期。國產廠商中,京東方已于2019年12月與Rohinni合資成立Micro LED企業BOE Pixey,共同生產用于顯示器背光源的Micro LED解決方案。2020年6月,TCL華星與泉州三安半導體科技有限公司共同成立聯合實驗室,開發Micro-LED顯示技術,并形成Micro-LED商業化規模量產的工藝流程解決方案。量子點液晶電視、WOLED、QD OLED電視、QNED電視、Mini LED背光液晶、FALD背光液晶和Micro LED等新技術不斷為用戶帶來更好的觀看體驗,其中大部分是基于LCD的升級。

  上游持續獲益

  據CINNO Research,全球平板顯示通用材料的總市場規模接近3000億元,包括玻璃基板、偏光片、彩色濾光片、驅動IC等材料,面板產業鏈的國產化加速推進,向上游玻璃基板、偏光片、自動化設備等領域延伸。面板上游材料或元件主要包括液晶材料、玻璃基板、偏光片、背光源、自動化設備、光阻材料、膜材料、靶材、化工材料等;中游主要是面板制造廠為主的加工制造,主要制程包括清洗、涂布、曝光、蝕刻、電鍍等;后續制程包括檢查、切割、貼片、模組、成盒等,通過在玻璃基板上制作TFT陣列和CF基板,將CF作為上板和TFT下板自建灌注液晶并貼合,最后再貼上偏光片,連接驅動IC和控制電路板,與背光模組進行組裝,最終形成整塊液晶面板模組。

  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的數據,2019年,全球偏光片市場規模為121.35億美元,國內偏光片市場規模為251.73 億元。面板產能的迅速擴張帶動了液晶材料需求持續增長。據IHS,2019年,國內混晶需求為410噸,預計2021年需求為590噸;據華經情報網,2019年全球液晶顯示領域背光模組用光學膜市場約135億元,國內市場約81.4億元,國內廠商在上述領域的國產替代空間仍然巨大。

免責聲明:本文來源于證券市場周刊,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站不作任何保證和承諾,若有任何疑問,請與本文作者聯系或有侵權行為聯系本站刪除。(原創稿件未經許可,不可轉載,轉載請注明來源)
掃一掃關注數字音視工程網公眾號

相關閱讀related

評論comment

 
驗證碼:
您還能輸入500
    lutube成人福利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