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A+AI 時代,智慧政務呈現發展新趨勢
來源:照彰控制臺 編輯:swallow 2020-12-04 17:50:21 加入收藏 咨詢

所在單位: | * |
姓名: | * |
手機: | * |
職位: | |
郵箱: | * |
其他聯系方式: | |
咨詢內容: | |
驗證碼: |
|
政府職能轉變,建設以"互聯網+政務服務"為核心的智慧政務,實現部門間數據共享,推進管理型政府向服務型政府、傳統政務服務向現代政務服務轉變,是經濟新常態下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創新政務服務管理模式的新途徑。
智慧政務服務平臺,是運用信息化手段推進政務服務的現代化,不僅讓群眾得利,更讓群眾便利,促進政府職能由管理向服務轉變。未來,智慧政務主要呈現以下發展趨勢:
一、與簡政放權相結合
須借助"互聯網+"新模式的東風,全面落實簡政放權。發展智慧政務,是實現簡政放權的重要手段;把權力關進"數據籠子"。推進放權的實施,是創新智慧政務的航標。
二、與百姓需求相結合
用戶體驗才是王道。互聯網界流行這么一句話"用戶罵你,是在幫助你,當用戶什么都不說的時候,說明已經不再信任"。中國現在有6.5億的網民用戶,相當于中國人口的一半,可以說規模非常龐大。老百姓從舌尖、足尖到現在指尖,指尖上的生活已經很普遍。已全面應用智慧政務服務,必須堅持用戶"需求導向",建立政府管理與用戶體驗之間相互促進的良性循環,滿足互聯網時代廣大網民的服務需求,消除政府服務供給與用戶需求之間的"鴻溝"。
三、與互聯網技術應用相結合
智慧政務的"智慧",必須要依靠大數據技術來實現。極具規模的互聯網用戶以及其他機構的各類公開數據、政府電子政務在日常辦理業務生成的數據,都是智慧感知的數據源泉。通過對這些數據進行深度挖掘和多維分析,可以較為準確地掌握政府服務的過程動態,了解公眾需求,做出智能的決策和服務,建議政府搭建數據開放平臺,促進大數據惠及更多民眾,引導更多非公共數據向社會開放。
四、與互聯網企業相結合
世界正變得越來越扁平化與高度互聯。隨著"互聯網+"的開展,電子政務的大量信息不斷匯聚構成大數據,而塊數據作為大數據的重要解決方案之一,能夠實現多維信息到價值共享的跨越,塊數據社會、慢數據決策和流數據價值三位一體,未來將成為大數據時代的顯著標志,互聯網企業的作用尤其顯著。
智慧政務不能僅靠政府一家來做,要調動社會力量,特別是互聯網、大數據等企業。騰訊、阿里、百度等互聯網企業正和政府、城市開展深度合作。如:通過微信平臺建立城市服務體系,其中的很多內容都與政務相關,包含醫療、公安戶政、出入境、繳費、教育等;阿里通過"預測價格指數"支撐政府的管理;百度的實時交通數據對緩解交通擁堵做出了貢獻。
五、與網絡安全相結合
網絡安全中,電子政務安全是至關重要的一環。建設網絡強國,電子政務要率先強大起來。近年來,政府網站被攻擊、內容被篡改、數據和用戶信息遭泄露等問題日益突出。因此,電子政務建設需要時時刻刻處處把安全放在重要位置。
六、 數字化成為"轉型"新方向
被提及和重視程度僅次于"營商環境"的"數字政府"和"政府數字化轉型"成為了新的角斗場,轉型一定不是疾風暴雨而是漸進式的,依托本次機構改革,第一步是在組織結構上理順關系,政務服務局、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政務服務和大數據管理局等機構的設置反映出傳統的政務辦和行政服務中心的職責已無法順應轉型的需要,將大數據與政務服務融為一體已成為當下改革者的共識。對推動政務改革人士利好的是,數字政府不僅將業務和信息化的分離進行了縫合,更是推動了政府部門的橫向和縱向協同運作水平,因為后者是數字政府是否高效的關鍵指標,可以說,數字化是政府互聯網化的一次升華。
七、5G+AI開創智慧政務新征程
當前,以開放、跨界、協同、自控為主要特征的新一代人工智能技術引領著新一輪科技革命蓄勢待發,為國家治理和經濟社會發展注入了新動能。在人類全面走向智能時代的浪潮中,人工智能與各領域的融合日益深入,并對傳統管理模式和手段提出了新挑戰。立足人工智能的風口,主動順應人工智能高速發展浪潮,給政府"植入"人工智能這個"芯片",加快構建"人工智能+政務"治理新范式,已經成為開啟智慧治理新征程的時代選擇。
當前,中國已正式進入5G商用元年,5G技術在智慧政務方面頗多應用。通過5G網絡,結合超高清視頻、VR/AR等技術,可提升智慧政務遠程服務水平與用戶體驗能力,真正做到讓老百姓少跑腿,易辦事。當前,各地均在布局和發展5G+智慧政務,積極打造智慧政務大廳,在法院、海關等委辦局也陸續開展個性化試點。
評論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