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測溫帶火AI安防,二三線城市成重點攻略市場
來源:廣東安防協會 編輯:lsy631994092 2020-06-09 11:20:20 加入收藏 咨詢

所在單位: | * |
姓名: | * |
手機: | * |
職位: | |
郵箱: | * |
其他聯系方式: | |
咨詢內容: | |
驗證碼: |
|
AI測溫進校園,助力疫情防控
據報道,6月8日,北京各小學迎來了第二波返校的四五年級學生,當日約有28萬學生開學。為應對學生的集中返校,給復課的小學生保駕護航,早在四月底,百度AI測溫系統就部署在了北京多所學校。包括有北京大學附屬小學、中關村一小、中關村二小、八里莊小學、民族小學等,成為校園疫情防控的“守門人”。
AI測溫有多炫酷呢?在八里莊小學,測溫不用排長隊,學生有序通過通道就能實時測溫。AI測溫系統以AI圖像多人臉檢測跟蹤算法及紅外熱成像技術為基礎,以非接觸、無感知的方式實現遠距離大范圍體溫測量,讓疫情防控工作效率大幅提升。 現在不少中小學已經配備這一系統,有效規避了復課帶來的防控風險。
測溫是抗擊疫情的關鍵一環。AI測溫進校園,助力疫情防控,讓我們再次感受到,以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為代表的“黑科技”力量在此次抗擊疫情中的強大作用。與此同時,AI測溫再次將AI安防帶入我們眼前,一時間成為安防行業熱點。
疫情期,AI測溫徹底把AI安防帶火了。
安防是AI落地較早的一個領域,不過前期AI安防主要面向的是B端、G端市場,所以消費者相對不熟悉。而隨著AI技術新月異,AI測溫、AI攝像頭、巡防機器人等等AI安防產品層出不窮,消費者加深了對AI安防的印象和了解。
特別是在疫情大考中,醫院、火車站、機場、學校等各類人員密集公共場所公共衛生安全保障需求激增,加快了AI測溫設備快速落地。而從AI測溫設備的研發到投入使用,我們可以看到公共衛生設施需求在不斷增大、新技術的成熟應用,給安防行業帶來新機遇,AI安防藍海更加廣闊。
AI測溫火了
疫情發生后,體溫成為判斷是否感染病毒的條件之一,測溫產品跟著脫銷。突發的疫情讓各大互聯網企業、人工智能企業、AI安防廠商緊鑼密鼓的研發起AI測溫產品來。
百度、曠視、商湯、格靈深瞳等AI安防相關企業,早在春節假期期間,就開始設計AI測溫研發方案,整個團隊加班加點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里上線和在線下部署了AI測溫系統。
據網絡公開數據,百度、商湯、曠視、格靈深瞳,以及高德紅外、海康威視、大華、宇視等公司,均推出 AI 紅外測溫產品。并且已在數百個場所部署,幫助全國各地完成了700萬人次的初篩工作,而且疫情一天沒結束AI測溫覆蓋的人數就會更多。
在復工復產過程中AI測溫設備是防疫的關鍵環節。
傳統用測溫槍測溫方式,不僅需要大量工作人員蹲守,耗費大量人力,還需要人與人近距離接觸,可能帶來交叉感染的風險。而采用AI測溫儀的智慧體溫疫情監控測量預警系統,既安全可靠,減少了監測人員的感染風險,又解決了傳統體溫檢測人工成本大,測量效率低,預警響應慢,系統分析弱,全局掌控難等弊端,儼然是當下市場剛需。
總之,疫情下AI測溫撕開了AI安防的面紗,安防企業戰隊也從幕后走到前臺,迎接更多的場景挑戰和用戶的檢驗。
AI安防“藍海”無限大
AI測溫僅是個AI安防市場小小的一部分,AI之于安防市場還有更多落地場景,AI攝像頭、AI門鎖、AI報警系統等等。而和其他傳統行業一樣,安防的智能化、數據化變革的背后既是順應時代發展也是政策、環境、用戶、技術共同推動的結果。
一、國家政策推動安防與AI技術融合發展
近年來,中共中央、國務院、發改委、工信部等多部門發布系列政策,支持”AI+安防”行業發展,明確提出智能安防是人工智能創新應用的重點推廣領域。由此“十三五”規劃、十九大報告等均提出要加強安防視頻監控建設的同時,加大以5G、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等為代表的新基礎設施搭建。
目前,AI在安防領域滲透率逐漸提高,需求從最早的政府端向企業端拓展。除交通和公共安全領域之外,金融、醫療、教育、樓宇、產業園區的“AI+安防”建設需求也大大增加,落地越來越廣泛。
二、“智慧城市”、“雪亮工程”、“平安城市”等戰略的建設為安防行業發展帶來新契機。
在AI技術助力下,“AI+安防”被用于不同場景中,但應用最為頻繁的場景還是智慧城市。“AI+安防”未來將圍繞智慧城市進行發力,發展方向逐漸聚焦且清晰。
平安城市的建設推動智慧安防領域的創新與商業盛。“AI+安防”在公共安全領域已經實現可視化、網絡化、智能化管理。隨著人工智能產業化的加快落地,民用安防產品將得到快速發展。根據鯨準數據,截至2022年底,安防行業市場規模將達到近萬億。
三、公安、交通、家庭、金融、教育、樓宇等市場安防需求廣泛,拓寬了AI安防的覆蓋面積。
經濟快速發展,城市人口規模不斷擴大,交通、家庭、樓宇等基本的城市安防場景,急需“除舊迎新”以此滿足人們市場日益增長的安防需求。用戶新需求的提出,也就給安防行業AI落地提供了比較有利的市場推廣環境。
四、大數據、云計算、生物識別、AI等技術在安防行業發展迅猛
以往,傳統安防設備積累大量圖像、視頻,為AI安防的應用測試提供了基礎,進一步促進了AI與安防的融合,構建起可視化、網絡化、智能化的安防管理系統。而隨著AI技術在安防領域的深入應用,安防行業市場規模將被進一步打開和加速AI安防產品的擴大。
如此一來,廣闊的市場藍海吸引來四面八方的資本們,AI安防市場競爭加劇。
資本的態度和戰局
安防行業一直被認為是AI技術落地最好的行業,新老安防廠商深諳此道。只是,在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新興技術快速融入安防行業的背景下,企業進行技術研發、人才引進和產品迭代都需要有足夠的資金作為支撐。優質的企業通過邁向資本市場走向更加穩健的發展之路。
據CPS中安網不完全統計,2019年我國有迪普科技、福光股份、睿創微納、宇瞳光學、銳明技術5家業務領域涉及安防的企業通過IPO上市。其中,福光股份與睿創微納更是成為首批科創版上市企業。安防領域研發支出及生產成本高是造成多數企業資金緊張的主要原因,上市成為相關企業獲得資金用于提高產能和增加技術研發支出的重要途徑,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企業資金壓力的同時,也能提高助力企業實現精細化管理和業務的轉型升級。
在全球經濟貿易存在不確定性和不穩定性的情況下,AI安防領域排隊上市的趨勢,都表明了資本深耕AI安防的態度。
再有,大華、??档壤吓瓢卜谰揞^具備先發優勢和多年經驗積累,而騰訊、阿里、百度、華為等互聯網巨頭以技術切入,曠視科技、商湯科技等AI企業躍躍欲試。高手盤踞的AI安防市場,必會出現“多虎相爭”的局面,屆時狹路相逢勇者勝,市場又將迎來新一輪洗牌。
二三線城市成“AI+安防”行業發展新藍海
“AI+安防”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驅動下,正朝著城市化、綜合化和主動化方向發展,且逐步成為安防行業的主要發展模式。
從早期的安防產品應用情況來看,主要由具備深度學習能力企業或AI傳統廠商為政府等提供個性化定制解決方案,服務內容包括智能安防系統、智能硬件產品、數據管理平臺和其他服務。
隨著AI技術應用的深入“AI+安防”產品大規模運用,AI初創企業進入到安防領域,加快安防設備技術升級換代的速度,且平安城市的建設推動智能安防在一線城市的全場景快速落地。
當下,”AI+安防“供給側的AI公司、安防廠商、集成商、云服務商不斷相互滲透,形成橫向、縱向均有延展的業態格局。安防企業合縱連橫的生態格局將會迅速推動二三線城市智能安防的建設。未來五年“AI+安防”企業深度布局一線城市的同時,加快向二三線城市發力,快速搶灘市場,獲得較大增長空間。
評論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