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人,LED顯示的新戰爭
來源:高工新型顯示 編輯:lsy631994092 2020-02-26 10:21:42 加入收藏 咨詢

所在單位: | * |
姓名: | * |
手機: | * |
職位: | |
郵箱: | * |
其他聯系方式: | |
咨詢內容: | |
驗證碼: |
|
一場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打亂了所有人的生活節奏。
為打贏這場疫情保衛戰,國家和地方政府相繼采取了嚴厲的防控措施。 在高壓防控政策之下,疫情防控取得顯著成效。 當然,國民的生活、工作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
首當其沖的就是,企業復工時間表的延期,讓不少員工的“工作夢”短時間內成為空中樓閣。 在與疫情長達一個多月時間的戰斗之后,各地企業也終于吹響了復工的號角。
自2月10日起,以國星光電、強力巨彩、東山精密、晶臺股份等第一梯隊為主的部分LED企業正式復工,但從整體數量上看,這些企業依舊是少數。 直到2月17日,LED顯示行業也終于迎來更大規模的“復工潮”。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企業在復工的過程中遇到不小的阻力。 據高工新型顯示與各家企業深入溝通了解到,開工之后的疫情物資儲備、人員恢復以及供應鏈問題,成為各家企業目前的主要困擾。
其中,人員的恢復又決定了疫情物資和原材料的供應。 不得不說,人員問題成為企業復工復產的難中之難。 在與企業交流過程中,不少企業透露由于員工不能及時到崗,導致復工率不足。 據不愿透露姓名的某封裝大廠高層透露,“目前復工率高的也就60%-70%,而較差的復工率僅為10%-20%。 ”
為解決企業人員到崗問題,相繼有不少地方政府采用“利誘”措施。 其中,廣東和浙江兩地更是展開搶人大戰,專車專列專機拉人回來復工。
作為全國外來用工大省和外來流動人口大省,廣東正面臨疫情“防輸入”和盡快復工復產雙重挑戰。 面對嚴峻的防疫形勢和企業迫切的復工訴求,廣東省人社部門針對實際情況精準施策,搭建多種形式的用工調劑平臺,科學推進實施企業間用工互助、行業間用工調劑的同時,建立網上招聘渠道,盤活勞動力存量,積極引導外地、外省勞動力有序復工,有效化解了企業用工難題。
被譽為“世界工廠”的東莞是用工大市。 在珠三角隆隆作響的車間背后,是廣東與勞務輸出大省間多條綿延千里的省際勞務力輸送線。
廣州更是派出專車去外地“接”外來務工人員。 2月18號晚上22時36分,載有496名云南籍務工人員的首趟“點對點”返粵復工專列準時抵達廣州南站。 這也全面拉開了廣東組織異地務工人員節后返崗的序幕。
浙江也是這場“搶人大戰”的主角。 為幫助企業員工有序復工,浙江多地推出貼心舉措,杭州包高鐵、包飛機接員工返崗,湖州為新招員工發放千元補助,既滿足了企業復工的用工需求,也降低了員工各自返程的疫情傳播風險。
諸如湖州市出臺《關于企業復工復產補助獎勵的意見》,設立不少于1億元的企業復工復產補助獎勵獎金,專項用于企業復工復產,對企業新招員工,給予1000元/人的一次性生活補助; 對20人以上市外人員到湖州組團就業的,給與200元/人的一次性獎勵。
不僅如此,如重慶、山東、青海、湖南、四川、遼寧等多省市人社部門大力開展線上招聘活動,著力提供便利高效的網上公共就業創業服務。 在各地政策推動下,全國人口流動也大規模傾向于這些省市。
通過梳理分析百度遷徙大數據發現,按照最新的2月20日數據, 全國人口遷入量排名位居前十的城市分別為東莞、深圳、廣州、佛山、蘇州、杭州、上海、成都、北京和寧波, 合計占當日全國遷入人口總量的23.35%,接近四分之一。
全國人口流動的傾斜,為這些地區企業的順利復工復產創造了有利條件。 眾所周知,長三角和珠三角作為全國LED產業密集集群,其LED總產值也位居前列。
以封裝行業為例,中國是LED封裝大國,近些年外資LED封裝企業不斷轉移至中國大陸。 據統計,目前全世界70%以上的LED器件封裝都集中在中國大陸地區。 諸如東山精密、鴻利智匯、國星光電、聚飛光電、晶科電子等具有一定規模的LED封裝企業,也主要集中在珠江三角洲、長江三角洲等地區。 可以說,長三角和珠三角是全國LED封裝企業最為集中的區域,企業總數占全國LED封裝企業總數的86%左右。
企業的“扎推”,人員的需求缺口也就凸顯出來。 目前,受新型冠狀病毒疫情以及年輕人心態的變化,各家LED企業人員返崗情況都不甚理想,這也給企業的產能釋放帶來極大的阻力。
如何在確保安全的同時,為即將到來的全面復工做好人員儲備,成為擺在企業面前的難題。 雖然政府及政策的幫忙,帶來一定的人口流量,但要“搶”到心儀的員工,還得靠企業自身主動招攬。
不得不說,LED企業之間的“搶人大戰”也正全面展開。
據不完全統計, 國星光電、東山精密、兆馳股份、瑞豐光電、洲明科技、強力巨彩 等實力派已經開始行動,為接下來的全面復產及市場“份額戰”儲備人才。
經觀察分析發現,技術崗和一線崗的需求缺口最大。 經高工新型顯示不完全統計,一線崗在招企業占比最高,達到80%,這也反映出普通勞動力需求旺盛; 其次,技術崗同樣需求強烈,占比達到55%。 隨著通用照明市場需求疲軟,企業正積極向高品質、高性能方向轉變,再加上智能與健康概念的加成,推高相關技術類人員的需求。
為盡快招到合適的員工,再加上人員的“搶手”,企業將各種優厚的福利待遇擺上臺面,用真金白銀吸引人才。 拋開五險一金、員工旅游、帶薪年假、住房補貼、交通補貼、通訊補貼、伙食補貼、出差補貼、加班補貼、季度獎勵、績效獎金、年終獎金、班車接送等常規操作外,股權分紅、媒人有禮、介紹有賞等手段也被不少企業采納。
大企業“搶人大戰”的背后,不僅顯現出企業間激烈的市場爭奪,而且也體現出行業產能向龍頭靠攏及向高端化提升的轉變。 可以說,行業結構的調整正在進行。
評論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