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 安防周看點】疫情防控新進展 科技防疫滲透到細節
來源:安防知識網 編輯:lsy631994092 2020-02-24 10:39:13 加入收藏 咨詢

所在單位: | * |
姓名: | * |
手機: | * |
職位: | |
郵箱: | * |
其他聯系方式: | |
咨詢內容: | |
驗證碼: |
|
一周要聞點評
1、太赫茲+紅外測溫一體化設備投入使用;
2、公交車、汽車搭載AI測溫防疫系統變身防疫車;
3、NB-IoT物聯技術用于居家隔離;
4、新加坡部署紅外測溫產品;
5、《道路車輛智能監測記錄系統驗收技術規范》修訂版3月起正式實施......
太赫茲+紅外測溫一體化設備投入使用
國內商用“太赫茲+紅外”系列產品之一太赫茲紅外人體安檢測溫系統率先亮相深圳地鐵。通過“太赫茲技術+人工智能+紅外測溫”高度集成,真正做到隔離式非接觸安檢測溫。
微評 : 太赫茲技術的優勢在于可以通過被檢人員接近系統時探測接收被檢人員人體自發輻射中的紅外線和太赫茲波實現無感、快速人體溫度測量和安全檢查的集成,對于現階段地鐵、機場、車站等大人流量場所的安檢需求而言,不僅可以實現非接觸式測溫,同時還能同時進行安全檢查,一舉兩得。對于已經部署了此類安檢通道的場所而言,無需額外安裝紅外熱成像系統即可快速投入到疫情防控工作中。
公交車、汽車搭載AI測溫防疫系統變身防疫車
2月18日消息,廣州部分公交線路在全國率先試點安裝人臉識別測溫儀。該公交測溫設備最快1秒完成掃描探測溫度,即便是人多的時候,也可以快速地完成測溫,避免乘客擁擠。另有消息,長安汽車推出了熱成像防疫車,防疫車搭載了軍工級AI智能熱成像測溫系統,最大誤差在±0.2攝氏度,可以遠距離捕捉目標,保證安全距離,有效測溫范圍可達10米。
微評 : AI測溫系統的上線,填補了公交車、汽車等移動公共交通工具的疫情防控漏洞,快速、精準、遠距離測溫,成為車載AI測溫系統的關鍵需求。不過現階段,搭載了智能測溫系統的防疫車仍只是少數,若實用效果顯著,有望在全國范圍內繼續推進。
NB-IoT物聯技術感知設備在居家隔離方案大展身手
為了用科技手段提升防疫隔離監管效能,同時避免監管人員上門核查,減少受感染風險,近日多家企業推出了基于NB-IoT物聯技術的預警裝置,用于居家隔離防控設備。該類裝置可實現免布線即裝即用和云端管理,開門即報警,方便監督人員第一時間掌握情況,并遠程查看處理。
微評 : 物聯預警裝置的應用,可有效避免監管人員堵門式防控,降低人力資源的消耗,更重要的是能夠減少監管人員上門核驗的風險。用科技手段助力疫情防控,做到高效、便捷、安全。不過,技術手段只能起到監管作用,要保證覺得安全,還有賴每位居家隔離人員的自覺遵守。
新加坡部署紅外測溫產品iThermo
近日,新加坡已正式將疾病爆發應對系統(DORSCON)警報的級別從黃色提高到橙色。新加坡國家衛生部控股下的IHiS(綜合保健信息系統公司)已與當地醫療AI初創公司Kronikare合作,部署用于人體溫度檢測的人工智能產品iThermo。
微評 : 新型冠狀病毒的迅猛爆發,如今已有在國外蔓延的趨勢,日本、韓國、新加坡等地,感染病例數量持續上增,抓緊時間啟動應急防控機制防止疫情繼續蔓延無疑是當務之急。紅外測溫是疫情防控的關鍵,日、韓、新加坡本地紅外測溫設備廠商預計將迎來業務增長高點。
《道路車輛智能監測記錄系統驗收技術規范》修訂版3月起正式實施
部標《道路車輛智能監測記錄系統驗收技術規范》修訂版發布(GA/T 961—2020),替代此前的《公路車輛智能監測記錄系統驗收技術規范》GA/T 961-2011版本,標準由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學研究所牽頭編制,并于2020年3月1日起實施。修訂版詳情》》》
微評 : 修訂版主要針對車輛智能監測記錄系統的驗收項目和方法方面做了調整,在系統功能性能檢查項目中,新增了通行車輛檢測功能、車型識別功能、車輛品牌標志識別功能、運行狀態管理功能、同步補光功能、時鐘同步功能、機動車電子標識讀取與比對功能。相關廠商可以重點關注新增的檢查項目并積極做產品的針對性升級調整。
評論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