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cro LED呼之欲出,企業迎來重大“轉機”?
來源:廣東LED 編輯:lsy631994092 2019-12-23 10:52:24 加入收藏 咨詢

所在單位: | * |
姓名: | * |
手機: | * |
職位: | |
郵箱: | * |
其他聯系方式: | |
咨詢內容: | |
驗證碼: |
|
眾所周知,Micro LED已經成為顯示行業的新風口。MicroLED作為下一代顯示器備受關注,目前企業正在利用這種技術為搶占市場創造轉機。傳統巨頭可以借此在下一次時代保持行業龍頭地位;新銳企業則可以借此實現“鯉魚躍龍門”。
全球首個Micro LED卷軸轉移工藝將商業化
韓國研究人員正在將世界上第一個Micro LED卷軸轉移工藝(roll transfer process)技術商業化,該技術可以顯著提高MicroLED顯示器的生產效率。
韓國機械材料研究所于12月19日宣布,已成立WTS Microtech,將以由Nano Applied Dynamics研究團隊Jae-HyunKim領導的研究團隊開發的“microLED卷軸轉移工藝(roll transfer process)技術”商業化為目的。
MicroLED顯示屏的每個像素配備的都是由單晶無機物組成的MicroLED。與有機發光二極管(OLED)相比,具有出色的反應速度,發光效率和耐用性。由于對基板的制約較少,可以在有彈性的橡膠材質或透明的塑料材質上制作。
MicroLED卷軸轉移(roll transfer)技術是一種通過使用滾筒將MicroLED器件轉移到臨時基板上,并將其放置在柔性電路基板上所需位置上的方法來制造面板。這類似于使用滾筒墨水進行打印的過程。
2017年7月,該團隊使用卷軸轉印技術開發了4英寸面板尺寸的MicroLED顯示屏生產技術。然而,由于用于大規模生產過程的轉移區域有限,因此難以商業化。
最近,該公司成功開發了“元結構”,并將其應用于卷軸轉移過程中,從而大大提高了轉移產量和轉移面積。元結構是人造材料,是比波長更小的元原子排列,因此它們在自然界中不存在。
用于制造現有LED顯示器的設備每秒可將2-10個LED固定在基板上。卷軸轉移工藝技術每秒可以轉移1000至10,000個LED。該團隊預計生產率將比現有技術高出1000倍。
該研究小組表示,正在與多家智能裝備制造商進行技術規格審查,以實現商業化。該公司計劃開發一種MicroLED卷軸轉印設備,該設備可以一次轉印10英寸面板,并通過WTI Microtech建立原型生產線。
批量生產技術的商業化被認為為占領未來的顯示器市場奠定了基礎。根據市場研究公司數據顯示,預計MicroLED市場將從2017年的2.5億美元增長到2025年的199億美元,年平均增長率為54.7%。
Nano Applied Dynamics研究部主任金在賢表示:研發公司的成立提供了一個機會,可以促進產品生產并基于高效生產率的MicroLED卷軸轉移工藝技術進行量產驗證。(來源于微信公眾號“OLED industry”,譯自:ETnews)
韓國Charm Engineering將業務擴至Micro LED
韓國顯示維修設備制造商Charm Engineering計劃將其業務從OLED擴展到Micro-LED,努力搶占Micro-LED市場的優勢,Charm Engineering預測到以三星電子為中心的市場將在2020年開始增長。
Charm Engineering公司總裁Kim Kyu-dong說,近期開發了用于micro-LED的TFT(薄膜晶體管)陣列缺陷布線修復設備,并將該設備交付給了客戶。
Charm Engineering還與擁有Micro LED技術的韓國光子技術研究所(KOPTI)簽署了諒解備忘錄。它將接受KOPTI的micro-LED技術,并將其維修業務的范圍擴展到除顯示屏之外的其他適用領域,例如照明和生物健康。Charm Engineering是顯示設備維修市場的全球領導者。
維修設備的作用是分析顯示電路基板圖案,將破損的部分通過金屬氣體修復,并采用激光將不需要連接的部分切除。采用維修設備,可將不合格產品轉化為合格產品,可以改善良率,成為了必不可少的設備。在Micro-LED制造過程中,修復過程變得非常重要。
Micro LED若要在55英寸上實現4K分辨率,則需要約2500萬個LED芯片。每個芯片的尺寸都在100?以下,尺寸非常小,自動檢出不良品并進行修復的技術成為一大難題。即使只有1%的像素發生了不良,芯片數量也將達到25萬個。
Charm Engineering將現有的修復技術應用到了Micro LED上。首先集中于解決在顯示器上應用的不良排線問題。
通過與韓國光技術院合作,從晶圓到修復外延后的芯片中的不良品,再轉移到基板上到綁定結束檢測芯片是否正常,Charm Engineering將從光技術院接收相關技術。
三星計劃明年擴產Micro LED
據報道,三星電子正在考慮在明年上半年增加量產 Micro LED 的資本支出。盡管尚未確定投資規模和目標產量,但來自相關設備公司的期望有所提高。由于必須確定年產量才能估算設施投資的金額,因此業界的注意力集中在三星明年 Micro LED 生產策略上。
據業內人士透露,三星電子完成了與 Micro LED 相關的設備性能評估。該公司將在明年上半年投資設施。
設備公司一位代表說:“三星電子將從明年上半年開始投資大規模生產 Micro LED 的設施,并且已經在測試主要設備的性能和質量。”
另一位代表說:“三星電子已宣布將在明年上半年投資設備,促進 Micro LED 大規模量產。”
JDI計劃明年量產Micro LED面板
據日本媒體NHK新聞報道,日本顯示器公司(Japan Display Inc,簡稱JDI)日前發布新聞稿,宣布已經成功研發出亮度是液晶 10 倍的 Micro LED 面板,并計劃將于明年量產。
據悉,日本顯示器公司開發的這款 Micro LED 面板不需要液晶面板必需的背光模組、偏光板和彩色濾光片,即使在陽光下也能清晰看到內容。在12月舉行的“FINTECH JAPAN 2019”展會上,日本顯示器公司將展出這款Micro LED 面板的原型機。
據公開資料顯示,日本顯示器公司創立于2011年11月,是一家由索尼,東芝,日立共同組建的大型LCD液晶企業,其主要客戶為蘋果公司。近年來,由于受到蘋果手機銷量放緩、全球LCD產業動蕩等因素影響,公司已長期處于虧損狀態。就在前不久,日本顯示器公司還在其2019年第三季度財報中提到,公司已經連續11季度出現凈虧損。
據日媒報道,當日本顯示器公司宣布此項新業務后,也有人質疑其是否還有能力支持新業務的發展。而且當前Micro LED 面板技術備受關注,如夏普、索尼、以及韓國三星等知名企業都在研發相關技術,日本顯示器公司可謂是腹背受敵。
對此,公司CTO 仲島義晴表示,只有盡早推出新技術才有可能在激烈競爭下生存。
聯建光電牽手康佳集團,發力Mini/Micro LED
12月18日,聯建光電與重慶康佳光電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簽訂了《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合資建立公司,成為核心戰略合作伙伴,旨在通過與重慶康佳研究院成立Mini LED及Micro LED大屏顯示產品研發、生產制造為主的有限責任公司,與央企強強聯手,共同推進Mini LED及Micro LED新技術在公共視訊的商用化進程。
鑒于Mini LED 及Micro LED作為下一代顯示技術,相比較現階段的顯示技術解決方案具有更好的顯示效果和更高的性價比。聯建光電和重慶康佳研究院合作成立合資公司,該合資公司計劃投資金額為1億元,其中重慶康佳研究院持股40%,聯建光電持股40%,核心管理團隊持股20%。
重慶康佳研究院主營業務方向為開展Micro LED產品相關的產品研發、生產和銷售。公司為LED顯示屏行業排頭兵,擁有較強的研發創新能力,在LED領域積累了豐富的研發、生產、運營經驗和大量的國內外客戶資源和銷售渠道資源,公司同時作為令人滿意的數字顯控系統提供商,有著更強的產品技術經驗及優勢。
早在9月17日,康佳集團發布公告稱擬出資15億元與重慶兩山產業投資有限公司合資成立重慶康佳半導體光電研究院。
重慶康佳半導體光電研究院注冊資本為20億元,康佳集團出資15億元,持股75%,重慶兩山產業投資公司出資5億元,持股25%。
該研究院擬投資不超過25.50億元采購Micro LED相關的機器設備,開展Micro LED相關的產品研發、生產和銷售。
康佳集團認為,Micro LED可廣泛應用于各類顯示設備。Micro LED未來將可能成為彩電產品的重要部件,本項目如果研發成功,將有助于提高本公司在彩電領域的定價權和話語權,改善彩電業務的經營業績。
重慶康佳研究院和聯建光電共同簽署本協議,擬合資建立公司,成為核心戰略合作伙伴,將康佳在Mini LED和Micro LED上的先進技術優勢與公司的市場及客戶資源優勢進行互補,加快Mini LED及Micro LED在公共視訊的商用化進程。預計合資公司的市場目標為占領Mini LED新型顯示市場10%份額。
1、雙方擬共同出資成立一家主營業務為Mini LED 及 Micro LED大屏顯示產品研發、生產制造為主的有限責任公司(“合資公司”),注冊資金1億元,重慶康佳研究院持股40%,聯建光電持股40%,管理團隊持股20%;
2、合資公司優先向重慶康佳研究院采購LED芯片等原材料,合資公司生產的成品優先銷售給聯建有限;
3、合資公司設立董事會,董事會5人,其中重慶康佳研究院委派2名董事且可提名首任董事長人選、聯建光電委派2名董事,持20%股權的管理團隊委派1名董事。
公司此次與重慶康佳研究院成立合資公司,借助央企旗下控股企業的資本平臺及影響力,進行基礎技術研究,布局上游產業,同時利用公司的市場及客戶資源優勢與重慶康佳研究院在Mini LED 和 Micro LED上的先進技術優勢進行互補。如此次戰略框架協議能夠順利執行,預計對公司后續生產經營產生重大積極影響。
評論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