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LG電視開始采用中國面板,這是件好事嗎?
來源:大屏幕顯示新聞 編輯:lsy631994092 2019-12-18 08:20:41 加入收藏 咨詢

所在單位: | * |
姓名: | * |
手機: | * |
職位: | |
郵箱: | * |
其他聯系方式: | |
咨詢內容: | |
驗證碼: |
|
近日,DSCC日本副社長Yoshio Tamura表示,隨著明年韓國LCD生產力下降,韓國電視制造商的LCD電視供應鏈將有很大轉變,三星電子VD事業部、LG電子將會提高中國面板的供應量。
其中三星VD事業部的采購對象將轉向華星光電和CEC,而LG電子將有可能把更多訂單交給京東方。
一方面,這件事顯然是三星電子和LG電子為了提升運營效率的必然舉措,以難以支撐競爭優勢的傳統液晶面板來和財大氣粗的中國企業角力顯然不夠劃算,因而出現了三星顯示(Samsung Display)和樂金顯示(LG Display)關閉LCD產線的動作,釋放出的顯示面板訂單交給價格更低的中國企業,符合企業發展利益。
另一方面,三星顯示和樂金顯示全力以赴投入OLED顯示技術研發、制造。OLED顯示技術被譽為液晶顯示的升級技術,更適合未來屏幕形態和效果的需求,而在OLED面板領域,三星顯示和樂金顯示,現在已經分別在中小尺寸市場和大尺寸市場形成了壟斷之勢,幾乎是全球唯二的成熟供應商。
因此應該如何看待三星電子、LG電子向中國企業采購液晶面板這件事呢?產量上中國顯然會持續擴大優勢,而這種優勢顯得含金量不足,仍然需要在OLED、QLED、MicroLED等前沿技術層面投入更多精力保證持久的競爭力。
回顧歷史,自顯示產業核心從北美移至東亞,中日韓臺四地囊括了全球面板版圖21世紀以來格局變遷的每一幀重要歷史時刻。
2019年以來,產業中核心玩家出售、關廠、尋求對外合作的傳聞甚囂塵上,而產能開出、產品創新、新技術突破的報道同樣不絕于耳。翻閱各家廠商2019年上半年的成績單和過去幾年完整“液晶周期”中各廠商的表現,我們相信走出這輪寒冬,全球半導體顯示產業將在產業鏈國別轉移、產品技術路線更迭、規模向行業龍頭集中等趨勢的共同作用下呈現新的格局,迎來新一輪的洗牌。
連續2年多的面板價格下跌將全球面板行業帶入凜冬。在主要尺寸面板價格持續下跌的慘淡景象中,過去一個月,全球主要面板廠商的2019中報逐一揭曉。無論是韓國三星和LG,還是臺灣的友達和群創光電,在各自半年報中無不爆出虧損。
過去5年,全球面板面積規模年復合增速9%,而中國主要玩家中,TCL華星面積復合增速21%,收入復合增速12.2%;京東方面積復合增速42%,收入復合增速23.5%。而根據IHS預測數據,未來5年,全球面板面積規模年復合增速降至5%,其中,中國大陸龍頭企業TCL華星和京東方分別以17%和11%位居前二。
隨著大陸兩強的11代線相繼投產,中國大陸廠商將繼續鞏固全球液晶顯示面板的話語權,與韓臺競手在規模和技術路線的此消彼長中,也基本可窺見下一輪產業周期中,中韓兩國在半導體顯示產業的全球領先地位、以及市場集中度的變化趨勢。
縱觀半導體顯示產業過去20年,每次行業低谷,都伴隨著產品技術迭代和商業模式創新的加速。要打破面板行業同質化競爭格局,引領行業穿越寒冬,除了領先同業的管理水平和資本實力,另一大秘訣在于產品與技術的持續創新能力。
不過據市場研究公司IHS Markit最新預測,從2022年開始,全球企業對LCD面板的投資將變得更加謹慎,那些原本生產LCD相關設備的供應商將不得不改變其主要業務領域。當京東方和華星光電10.5代面板線正式投入運營時,LCD面板的投資將會正式終止。
另一方面,對OLED的投資將會激增。IHS Markit表示,在未來五年內,將向該行業投入高達80億美元。中國面板公司可能會在第六代柔性OLED、Y-OCTA和TFE技術上投入大量資金,噴墨印刷設備的費用也會增加。
事實上也確實如此,從2020年到2024年,全球大尺寸液晶面板的出貨量將以0.8%的負復合年增長率下降,主要原因是電視、顯示器、平板電腦、筆記本電腦和9英寸及以上顯示屏平板電腦的需求飽和。
與此同時,全球中小型液晶面板的出貨量預計在2024年將達到18億塊,從2019年到2024年的復合年增長率為負4.4%。
隨著AMOLED面板在手機應用中越來越受歡迎,預計更多廠商將在智能手機中使用AMOLED面板,從而減少對LCD面板的需求。到2024年,全球手機出貨量的一半將配備AMOLED面板,另一半將配備LCD面板。
評論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