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起北京市公租房陸續啟用人臉識別門禁 防范違規轉租轉借行為
來源:南方都市報 編輯:lsy631994092 2019-07-10 14:14:12 加入收藏 咨詢

所在單位: | * |
姓名: | * |
手機: | * |
職位: | |
郵箱: | * |
其他聯系方式: | |
咨詢內容: | |
驗證碼: |
|
據《北京日報》消息,預計從7月15日起,北京的市級公租房項目將陸續啟用人臉識別門禁,以有效打擊公租房違規轉租轉借行為。
公租房是政府組織面向符合條件家庭配租的保障性住房,租金明顯低于市場價格。北京市住建委曾三令五申,為確保保障房資源的公平善用,“嚴禁任何中介機構擅自代理租賃業務,不允許承租家庭違規對外轉租、轉借,也不允許社會家庭違規承租”。
然而,公租房轉租轉借情況仍屢屢發生。在去年8月曝光的一個案例中,一套月租金1700元的公租房,經過中介機構違規轉租,租金一下子變成4900元。據公開資料,去年北京至少有10個家庭因違規轉租轉借被取消各類保障房資格,并被記入不良信用檔案;相關的房產經紀機構也被處罰和公示。
今年1月,北京市住建委推發《關于進一步加強公共租賃住房轉租轉借行為監督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公租房產權單位盡快實現監督管理方式由“人防”向“人防”+“技防”轉變。
其中,人臉識別被視為一種重要的“技防”手段。《通知》提出,納入北京市保障房建設計劃的公租房項目應全面采用人臉識別、智能門鎖等技術,強化人臉識別等技術措施與門禁相結合,實現非承租家庭成員不得隨意進入樓棟單元門。
南都記者梳理公開資料發現,自2017年起,北京市便開始在公租房項目部署和試運行人臉識別系統。去年12月,部分公租房項目的人臉識別系統正式上線。以豐臺區的閱園四區公租房項目為例,小區門口和單元樓門口都安裝了人臉識別設備。如果小區門口的識別閘機前站了陌生人,屏幕上會提示“未注冊信息”,閘機門也不會打開。
北京市政府官網信息顯示,目前北京市公租房社區的人臉識別系統分為三類:獨立管理的公租房小區,人臉識別系統安裝在出入口,通過身份驗證和現場工作人員管理;非獨立管理的公租房社區,人臉識別系統安裝在單元門,與原有對講門禁系統集成;在同一單元內不能獨立管理的房源,則通過指紋鎖設備管理。
據《北京日報》報道,目前北京保障房中心運營的60個公租房項目中,已有59個項目安裝了相關設備。在此之前,公租房項目已經采集了租戶的人臉信息,設備啟用后,租戶不用再刷卡,直接“刷臉”即可通過門禁。
還未安裝設備的一個公租房項目是位于朝陽區的匯鴻家園,主要原因是前期建設時小區門過于狹窄,不具備安裝人臉識別閘機的條件。據報道,北京保障房中心相關負責人正在與匯鴻家園的前期開發商溝通協商,未來也將安裝設備。
需要注意的是,公租房項目一般都有“共同申請人”和“同住人”,二者的信息采集略有區別。“共同申請人”,比如申請人的伴侶或未成年子女,信息采集后可以跟申請人一樣正常進出。如果是“同住人”,比如老年人的子女等,信息采集后使用時間最長不超過一年,過期須重新采集。據《北京日報》,這一舉措主要是為了防止一些人借“同住人”的名號鉆空子。
北京市住建委官網稱,通過將公租房租戶的面部信息錄入系統,可以精準記錄保障家庭進出情況,定期形成數據報告,及時發現保障家庭閑置、轉租轉借等違規行為;同時可實現小區陌生人預警,攔截非保障家庭人員進入小區或樓門,確保小區安全穩定;系統還可實時發布住房保障新政策新措施以及提示信息,如欠費、續租、退房等,在保障家庭進出時,系統自動提示告知。
北京市住建委相關負責人則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全面推廣人臉識別技術應用,利用科技手段加強動態監管,震懾違規行為。
公租房社區裝上人臉識別系統后,外賣和快遞小哥、租戶的親戚朋友如何進入?據《北京日報》此前消息,此類外來人員只需登記身份證就可以進入小區,同日內次數不限。
評論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