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V首頁
數字音視工程網

微信公眾號

數字音視工程網

手機DAV

null
null
null
卓華,
招商,
null
null
null
快捷,
null

我的位置:

share

16家大佬竟聯手,激光電視究竟“缺”啥

來源:投影時代        編輯:lsy631994092    2019-04-18 11:34:31     加入收藏    咨詢

咨詢
所在單位:*
姓名:*
手機:*
職位:
郵箱:*
其他聯系方式:
咨詢內容:
驗證碼:
不能為空 驗證碼錯誤
確定

以海信為首,包括艾洛維、華錄、中光學、中科極光、浙大三色、成都菲斯特、激智科技、極米、光峰光電、揚州吉新光電、上海維視光瑞電等激光電視上下游骨干企...

  以海信為首,包括艾洛維、華錄、中光學、中科極光、浙大三色、成都菲斯特、激智科技、極米、光峰光電、揚州吉新光電、上海維視光瑞電等激光電視上下游骨干企業,長虹、TCL、康佳、海爾等骨干彩電企業,在四月為“激光電視”開了一次大會。――中國電子視像行業協會激光電視產業分會第一次全體會員大會,并提出“曙光行動計劃”。

16家大佬竟聯手,激光電視究竟“缺”啥

  大屏君細數這些參會企業,最大的特點居然不是“創新”力強悍,而是“彩電概念”濃厚。尤其是尚未推出激光電視的TCL、康佳的捧場,讓激光電視的概念更加“夯實”。更是凸顯了激光電視下一步的“發展”關鍵點。

  急需眾人拾柴火焰高

  大屏君從來不認為激光電視會成為“既有的液晶或者OLED電視”的替代者。事實上,絕大多數行業人士,均把激光電視作為一種“高端選擇”――一種可以滿足100-150英寸巨幕需求的“創新技術”和“液晶、OLED等平板之外的積極補充”。

  “在10%的彩電高端市場,拿下三成市場。”這也許是激光電視最為現實的行業愿景。但是即便如此,這一市場規模也會在150萬臺以上。但是,2018年國內激光電視銷量卻只有17萬臺。行業市場的實際,與愿景相差甚遠!

  對此,想必所有人都有疑問:為何這種巨幕電視產品市場發展“不達預期”呢?大屏君覺得關鍵原因無外乎兩個層面。

  第一,從產品的“硬核技術”看,激光電視還有很多“痛點”要解決。比如主機進一步小型化、4K性能進一步提升、產品價格進一步降低等等。尤其是高等抗光幕,現在成為了激光電視價格突破、普及力提升的最大瓶頸之一。菲涅爾抗光幕6000元以上的價位,幾乎相當于主機產品價格的半數,在過去4年時間內價格幾乎沒有下降,成為阻礙行業發展的關鍵之一。

  第二,從市場行銷角度看,激光電視的“市場和用戶教育”依然薄弱。彩電市場多數消費者不知道有激光電視這個新技術產品、乃至于知道激光電視的消費者也僅僅是“聞名未見面”,不知其“優勢何在”。缺乏市場認知的產品,無論好壞都很難有銷售規模上的成績。

  對于以上兩個問題,大屏君覺得,其擁有內在的共同點:即都是行業性的難題、是不同企業的共性瓶頸,不是某一個單獨企業的個例問題。所以,這些問題的解決也需要行業上下游共同努力,甚至需要品牌商家們“暫時拋掉競爭恩怨”,能夠攜手與共,開拓市場。

  恰是因為如此,也就有了行業協會牽頭下的“曙光行動計劃”――寓意,使會員企業在技術、產品、渠道、服務等多個層面團結合作、集中發聲,共同推動激光電視市場的快速普及:團結起來,打破黎明前的黑暗,迎接清晨的第一道曙光。

  百億市場開啟,扎實練好基本功

  在大屏君看來,“曙光行動計劃”的核心依然是“練好”基本功。行業專家也指出,如果按照家用彩電150萬臺每年、商教應用150萬臺每年的市場規模計算,即便激光電視主機和屏幕整個系統成本降到目前的一半,市場也有200億元以上。今天激光電視的“規模”與之比較,可謂之“蹣跚學步剛開始”。

  如何打好激光電視進一步發展的基礎呢?激光電視產業分會秘書長喬明勝認為,第一,今年將重點發布70吋激光電視產品,實現激光電視向中尺寸產品線的拓展;第二,積極開展LCOS顯示芯片應用研究,在目前已完成4K分辨率單芯片方案原型機開發的基礎上,啟動8K分辨率顯示方案研究;第三,提升國產抗光屏幕性能和生產良率,推動高增益可卷曲抗光屏幕開發。

 

  ――對于這三點,大屏君可以給出這樣的概括:即,從最上游到最終產品,實現更為全面的“本土產業鏈覆蓋”。用時髦的話說,就是“供給側”改革的進一步深化:1.更多更豐富更便宜的終端產品;2.更豐富和本土化的上游供給鏈條和核心技術創新;3.尤其是在屏幕上一定要從單純依賴國外廠商一兩種產品的“狹隘”供給,走向“廣闊的本土創新”格局。

  當然,行業協會的大領導們不好直接說“現在的產業鏈中誰誰誰不好,哪里哪里不好”,他們只能說“我們要加強這些方面的‘自主’工作”,自己去“扎好自己的馬步,練好自己的基本功”。

  大屏君認為,國內能夠暢銷的科技產品、能夠迅速普及的科技產品,無一不是建立在堅實的自主產業鏈供給體系之上的。激光電視也不會例外。過去5年,海信等企業為代表,系統的突破了激光電視關鍵部件、系統集成、整機和軟件生態的瓶頸,已經拿下占激光電視7成以上成本的核心“技術陣地”。現在,著重提出顯示芯片和抗光幕兩個“僅存”薄弱點,充分說明了行業企業對激光電視發展瓶頸的“科學認識”,以及“前瞻性規劃”。

  “看到病因、對癥用藥,激光電視的發展必然在這一輪供給側改革之后迎來普及性的騰飛”。業內評論認為,此16家企業的“合作大會”,已經為激光電視進一步夯實產業根基、迎接真正的爆發,提供了平臺、共識和戰略戰術。

  高速成長時代正在醞釀,激光電視大有可為

  對于此次16家產業鏈企業的聯合行動,大屏君認為,這標志著激光電視一個新的轉折點正在形成。從數據看,中怡康研究報告顯示,2017年激光電視零售量同比增長162.17%,2018年零售量同比增長483.23%,在這個基礎上,今年2月又同比增長188.26%。行業人士甚至認為,2022年國內激光電視行業能突破100萬臺年度銷量規模。

  “行業處于增量上產的關鍵時期。即便未來增幅大幅度下滑,也能保障每年的絕對增量都會更高。”這就是激光電視嶄新成長階段的最大特點。這也是此次行業協會大會中,廠商們所言的“規模效應”和“協同效應”。

  同時,激光電視也處于一個“企業和品牌”進入的最后窗口期。大屏君注意到,2017年開始,激光電視行業的品牌陣容翻番式的發展,尤其是小米、堅果、極米等互聯網品牌的發力,已經形成了一輪“擴張效應”。而在激光電視真正開始提升規模的階段,顯然還會有一批新品牌加入。這也將有利于激光電視形成更充分的供給和競爭――通過激烈競爭,達到市場規模加速擴展的目的。

  總之,激光電視的前途是光明的!大屏君尤其注意到,液晶電視也在努力做大尺寸的突圍和升級。比如三星百萬元級別的98英寸電視。這充分說明,“大”是彩電業內的共識。而激光電視能夠在節能、護眼的前提下,更是實現100英寸2萬元價格,乃至于150英寸產品的普及,必然成為“彩電大”時代的最大贏家。此次16家企業的峰會,不過是這一場深刻的彩電應用“標準”升級的序幕而已。

免責聲明:本文來源于投影時代,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站不作任何保證和承諾,若有任何疑問,請與本文作者聯系或有侵權行為聯系本站刪除。(原創稿件未經許可,不可轉載,轉載請注明來源)
掃一掃關注數字音視工程網公眾號

相關閱讀related

評論comment

 
驗證碼:
您還能輸入500
    lutube成人福利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