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廣播系統施工工藝及驗收標準
來源:數字音視工程網 編輯:marie145 2019-03-25 10:40:57 加入收藏 咨詢

所在單位: | * |
姓名: | * |
手機: | * |
職位: | |
郵箱: | * |
其他聯系方式: | |
咨詢內容: | |
驗證碼: |
|
一、施工準備
1.1 技術準備
1. 施工前進行圖紙會審。
2. 施工前應編制施工組織設計(施工方案),并報上一級技術負責人審核批準。
3. 施工前應進行技術交底,明確施工方法及質量標準。
1.2 主要材料
揚聲器、功放、廣播機柜、電纜電線、電纜卡子、螺栓、管材、型材等。
1.3 主要機具
施工機具:升降機、電焊機、切割機、彎管器、電鉆、砂輪機等。
測試儀器:數字萬用表、聲源、聲級計、示波器、低頻信號發生器、失真度測量儀、對講機等。
1.4 作業條件
公共廣播與緊急廣播系統系統安裝前,應具備下列條件:
1. 已完成機房、弱電豎井的建筑施工;
2. 預埋管及預留孔符合設計要求;
3. 設備機房施工完畢,機房環境、電源及接地安裝已完成,具備安裝條件;
二、材料質量控制
公共廣播與緊急廣播系統的設備、材料進場驗收要求除遵照相關規定:
1. 揚聲器(箱)、功放、廣播機柜、電源的各項技術參數應符合設計和產品技術要求,均應提供生產廠的生產營業執照及相關測試證明。
2. 各類線纜具有出廠合格證等質保資料。
三、施工工藝
3.1 施工工藝流程
技術資料復核→機房設備安裝→線路敷設→揚聲器安裝→系統測試
3.2 施工要點
1. 機房設備安裝
音控室內布局按設計要求進行。
A. 廣播室設備的安裝應考慮到維修方便,設備間不應過分密集,控制臺與機架間應有較寬的通道,與落地式廣播設備的凈距一般不宜小于1500mm,設備與設備并列布置時,應保證間隔便于通行,不宜小于1000mm;
B. 設備安裝應平穩、端正,落地式設備應用地腳螺栓加以固定,或用角鋼加固在后面墻上;
C. 設備安裝完畢,應對其垂直度進行調整,垂直誤差不大于1.5/1000。
2. 線路敷設
A. 音頻信號輸入的饋電應用屏蔽軟線。
a) 話筒輸出必須使用專用屏蔽軟線。長度在10m至50m之間應使用雙芯屏蔽軟線作低阻抗平衡輸人連接,中間若有話筒轉接插座的必須要求接觸特性良好。
b) 長距離連接的話筒線(50m以上)必須采用低阻抗(200Ω),平衡傳送連接方法,最好采用四芯屏蔽線對絞線對并接穿鋼管敷設。
c) 調音臺及全部周邊設備之間的連接均需采用單芯(不平衡)或雙芯(平衡)屏蔽軟線連接。
B. 功率輸出的饋電是指功放輸出至揚聲器箱之間的連接電纜,視距離遠近進行截面及高或低阻抗的選擇。
a) 廳堂、舞廳和其他室內擴聲系統宜用低阻抗輸出,采用截面積為2~6mm2的軟發燒線穿管敷設,其雙向計算長度的直流電阻應小于揚聲器阻抗的0.02~0.01。
b) 室外擴聲、體育場擴聲大樓背景音樂和賓館客房廣播宜用高阻抗定電壓傳輸(70V或100V),饋線宜采用穿管的雙芯聚氯乙烯多股軟線。
c) 賓館客房多套節目的廣播線應每套節目敷設一對饋線,而不能共享一根公共地線,以免節目信號間干擾。
C. 供電線路選擇(單相、三相、自動穩壓器),宜用隔離變壓器(1:1),總用電量<10kVA時,用單相220V;總用電量>10kVA時,用三相電源再分三路輸出220V供電。電壓波動超過+5%或一10%時,應采用自動穩壓器,以保證各系統設備正常工作。所有饋電線宜穿管敷設,線路施工應參照《建筑電氣工程施工技術標準》執行。
D. 接地與防雷應按標準規范要求進行安裝敷設。
a) 應設有專門的接地地線,不與防雷接地或供電接地共享地線。
b) 音頻接地必須為單點,不得形成音頻接地環流。
3. 揚聲器的安裝
A. 擴聲揚聲器系統宜采用明裝,若采用暗裝,裝飾面的透聲開口應足夠大,透聲材料或蒙面的格條尺寸相對于主要擴聲頻段的波長應足夠小。
B. 無論明裝或暗裝均應牢固,不得因振動而產生機械噪聲。
C. 與火災事故廣播合用的背景音樂揚聲器(箱),在現場不得裝設音量調節或控制開關。
D. 擴聲公共廣播系統聲特性測量方法按有關標準規定進行,廳堂擴聲系統執行《廳堂擴聲特性測量方法》,歌舞廳擴聲系統執行《歌舞廳擴聲系統的聲學特性指標與測量方法》,體育館則執行建設部標準《體育館聲學設計及測量規程》。
4. 系統測試
公共廣播與緊急廣播系統系統安裝完畢后,應進行系統檢測和功能檢測。
A. 系統檢測包括以下內容:
a) 系統的輸入輸出不平衡度、音頻線的敷設和接地形式,保證安裝質量符合設計要求,設備之間阻抗匹配合理;
b) 放聲系統應分布合理,符合設計要求;
c) 最高輸出電平、輸出信噪比、聲壓級和頻寬的技術指標應符合設計要求;
d) 通過對響度、音色和音質的主觀評價,評定系統的音響效果;
B. 功能檢測應包括:
a) 業務宣傳、背景音樂和公共尋呼插播.
b) 緊急廣播與公共廣播共用設備時,其緊急廣播由消防分機控制,具有最高優先權,在火災和突發事故發生時,應能強制切換為緊急廣播并以最大音量播出;緊急廣播功能檢測按有關規定執行;
c) 功率放大器應冗余配置,并在主機故障時,按設計要求備用機自動投入運行;
d) 公共廣播系統應分區控制,分區的劃分不得與消防分區的劃分產生矛盾。
四、成品保護
1. 敷設管路時,保持墻面、頂棚、地面的清潔完整;修補鐵件油漆時,不得污染建筑物。
2. 施工用高凳時,不得碰撞墻、角、門、窗,更不得靠墻面立高凳,高凳腳應有包扎物,既防劃傷地板,又防滑倒。
3. 現澆混凝土樓板上配管時,注意不要踩壞鋼筋,土建澆筑混凝土時,應留專人看守,以免振搗時損壞配管及盒、箱移位;遇有管路損壞時,及時修復。
4. 在機房內施工,必須采取保護和防塵措施,以免碰撞損傷設備。
5. 音控室的門應加鎖,未經許可非安裝人員不準入內,工程交工前需設專人值班。
五、施工安全、環保措施
1. 應在施工現場采取維護安全、防范危險、預防火災等措施;有條件的,應對施工現場實行封閉管理。
2. 施工現場對毗鄰的建筑物、構筑物和特殊作業環境可能造成損害的,應采取安全防護措施。
3. 施工中應遵守有關環境保護和安全生產的法律、法規的規定,采取措施控制和處理施工現場的各種粉塵、廢氣、廢水、固體廢物以及噪聲、振動對環境的污染和危害。
六、系統檢測
公共廣播與緊急廣播系統檢測應符合下列要求:
1. 系統的輸入輸出不平衡度、音頻線的敷設和接地形式,保證安裝質量符合設計要求,設備之間阻抗匹配合理;
2. 放聲系統應分布合理,符合設計要求;
3. 最高輸出電平、輸出信噪比、聲壓級和頻寬的技術指標應符合設計要求;
4. 通過對響度、音色和音質的主觀評價,評定系統的音響效果;
5. 功能檢測應包括:
a) 業務宣傳、背景音樂和公共尋呼插播.
b) 緊急廣播與公共廣播共用設備時,其緊急廣播由消防分機控制,具有最高優先權,在火災和突發事故發生時,應能強制切換為緊急廣播并以最大音量播出;緊急廣播功能檢測按有關規定執行;
c) 功率放大器應冗余配置,并在主機故障時,按設計要求備用機自動投入運行;
d) 公共廣播系統應分區控制,分區的劃分不得與消防分區的劃分產生矛盾。
七、驗收項目
公共廣播與緊急廣播系統分項工程質量驗收記錄表
編號:
單位(子單位)工程名稱 |
子分部工程 |
通信網絡系統 |
||||||||
分項工程名稱 |
公共廣播與緊急廣播系統 |
驗收部位 |
||||||||
施工單位 |
項目經理 |
|||||||||
施工執行標準名稱及編號 |
||||||||||
分包單位 |
分包項目經理 |
|||||||||
檢測項目(主控項目) (執行本規范第4.2.10條的規定) |
檢查評定記錄 |
備注 |
||||||||
1 |
安裝質量 |
不平衡度 | 符合設計要求者為合格 | |||||||
音頻線敷設 | ||||||||||
接地及安裝 | ||||||||||
阻抗匹配 | ||||||||||
2 |
放聲系統分布 | |||||||||
3 |
音質音量 |
最高輸出電平 | ||||||||
輸出信噪比 | ||||||||||
聲壓級 | ||||||||||
頻寬 | ||||||||||
4 |
音響效果主觀評價 | |||||||||
5 |
功能檢測 |
業務內容 | ||||||||
消防聯動 | ||||||||||
功放冗余 | ||||||||||
分區劃分 | ||||||||||
檢測意見: 驗收組長簽字: 項目經理簽字:日期: 日期: |
||||||||||
評論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