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V首頁
數字音視工程網

微信公眾號

數字音視工程網

手機DAV

null
null
null
卓華,
招商,
null
null
null
快捷,
null

我的位置:

share

縱觀隱形音響發展歷程,顛覆傳統音響技術的杰作

來源:數字音視工程網        編輯:鐘詩倩    2018-09-17 13:49:50     加入收藏    咨詢

咨詢
所在單位:*
姓名:*
手機:*
職位:
郵箱:*
其他聯系方式:
咨詢內容:
驗證碼:
不能為空 驗證碼錯誤
確定

現今的許多放大器中都采用了場效應管作為末級輸出。音響技術的發展經歷了電子管、晶體管、場效應管的歷史時期,在不同的歷史時期都各有其特點。

  回顧音響技術發展歷程,音響技術的發展歷史可以分為電子管、晶體管、集成電路、場效應管四個階段。

  1906年美國人德福雷斯特發明了真空三極管,開創了人類電聲技術的先河。

  1927年貝爾實驗室發明了負反饋技術后,使音響技術的發展進入了一個嶄新的時代,比較有代表性的如"威廉遜"放大器,較成功地運用了負反饋技術,使放大器的失真度大大降低。

  至50年代電子管放大器的發展達到了一個高潮時期,各種電子管放大器層出不窮。由于電子管放大器音色甜美、圓潤,至今仍為發燒友所偏愛。

  60年代晶體管的出現,使廣大音響愛好者進入了一個更為廣闊的音響天地。晶體管放大器具有細膩動人的音色、較低的失真、較寬的頻響及動態范圍等特點。

  60年代初,美國首先推出音響技術中的新成員--集成電路。

  70年代初,集成電路以其質優價廉、體積小、功能多等特點,逐步被音響界所認識。發展至今,厚膜音響集成電路、運算放大集成電路被廣泛用于音響電路。

  70年代中期,日本生產出第一只場效應功率管。由于場效應功率管同時具有電子管純厚、甜美的音色,以及動態范圍達90dB、總諧波失真THD

  傳統音響

  現今的許多放大器中都采用了場效應管作為末級輸出。音響技術的發展經歷了電子管、晶體管、場效應管的歷史時期,在不同的歷史時期都各有其特點。

  20世紀80年代,英國國防部的研究人員為了研究降低戰斗機引擎噪聲的方法,曾嘗試使用復合平板材料來封閉引擎,偶然發現這些復合平板材料有如揚聲器一般因振動而發出巨大的聲音。于是,研究人員想到了利用這種復合平板材料來制造揚聲器。

  1996年,隱形揚聲器技術開始投入商業及家用等實際應用領域,徹底顛覆了傳統揚聲器的技術理念,在歐洲屢獲大獎。

  隱形音響,可完全隱身的機體,不僅讓用戶遠離墻面破壞、裝飾不一的困擾,還能讓用戶告別黑色網罩、墻面黑洞的干擾。告別空間裝飾的擔憂,讓用戶隨心裝飾自己所好,舒適無憂的享受音樂帶來的無限樂趣。

  音響光滑的機身,與鋁蜂窩發音面板完美契合,渾然一體。這不是簡單地壓縮,而是以世界領先的電聲技術為支撐,顛覆傳統音響技術的杰作。效能之非凡,讓聆聽者重新認識一個全新音響概念。

  隱形揚聲器的超薄設計加之面聲源發聲原理和傳統音響截然不同,采用不規則隨機振動,聲音呈散布式傳播,沒有明顯的指向性,聲場分布均勻,因此整個聲場處 處都是最佳聽音位。對環境適應能力極強,無需聲場改造。故埋入墻體中不影響墻體結構,然后再往音響表面用專用聚合透聲纖維粉找平,與墻體融為一體,完全看不出來音響在哪里,隱形音響也因此得名,現在這種隱形音響在高端家裝中已經比較流行。

  傳統音響影院

免責聲明:本文來源于網絡收集,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站不作任何保證和承諾,若有任何疑問,請與本文作者聯系或有侵權行為聯系本站刪除。(原創稿件未經許可,不可轉載,轉載請注明來源)
掃一掃關注數字音視工程網公眾號

相關閱讀related

評論comment

 
驗證碼:
您還能輸入500
    lutube成人福利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