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國人工智能市場規模會超過406億 增長25.8%。
來源:數字音視工程網 編輯:胡燕 2017-05-25 10:18:33 加入收藏 咨詢

所在單位: | * |
姓名: | * |
手機: | * |
職位: | |
郵箱: | * |
其他聯系方式: | |
咨詢內容: | |
驗證碼: |
|
人工智能的探討已經成為時下最熱的話題,而機器視覺作為其重要的核心部分,無論從投資規模還是學術研究,在過去的一年中,都呈現出迅速增加的趨勢,在安防行業中,從事人工智能和機器視覺的企業數量也在同步快速增加。
專家預估,2018年中國人工智能市場規模會超過406億,復合增長率會達到25.8%。在放眼全球,歐美、日韓等國在機器視覺方面的部署紛紛上升到了政策戰略層面,與中國一樣,各個國家的戰略部署,政策的利好,都將對安防、交通、金融、消費電子領域帶來空前的機遇,尤其是安防與金融,成為了許多創業公司首選。
在這樣的趨勢背景下,智慧城市的理念又再一次得到市場的關注,雖然在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技術的推動下,智慧城市讓人覺得不再是空中樓閣,但其建設發展也曾經一度陷入停滯,究其原因便是缺少真正智能技術作為動力及支持,各項技術應用之間找不到真正打通互聯的關鍵。舉個簡單的例子,看過速度與**影的人們都會為“天眼”系統嘆為觀止,而這也是許多安防從業人員心目中的平安城市,甚至智慧城市的終極形態。所以也有專家指出,智慧城市的剛性標準是攝像頭的數量,要實現智慧城市需要更多的具備人臉識別功能的攝像頭。
在現實生活中,基于動態人臉識別技術的智能系統正在不斷落地,但這些智能攝像頭的覆蓋、數據的傳輸、計算性能也存在著巨大的提升空間,因此也為視頻監控企業找到了新的發展商機。例如從產品的設計去看這個趨勢,未來的攝像頭也可能出現集動能、智慧、移動于一身的形態,通過自身聯網,真正實現物聯網,智慧型城市落地也將不再困難。雖然這或許需要一段時間,但技術的發展的迅猛,必然會讓夢想造進現實。
評論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