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V首頁
數字音視工程網

微信公眾號

數字音視工程網

手機DAV

null
null
null
卓華,
招商,
null
null
null
快捷,
null

我的位置:

share

綠光材料的發光頻譜轉換為藍光突破OLED壽命太短的瓶頸

來源:數字音視工程網        編輯:航行150    2015-11-16 16:11:07     加入收藏    咨詢

咨詢
所在單位:*
姓名:*
手機:*
職位:
郵箱:*
其他聯系方式:
咨詢內容:
驗證碼:
不能為空 驗證碼錯誤
確定

臺工研院研發“OLED表面電漿耦合增益技術”,將綠光材料的發光頻譜轉換為藍光,突破有機藍色發光材料壽命太短的瓶頸。

  白光是照明技術的明日之星,美國能源部(DOE)預測在2020年,OLED照明的成本、效率與壽命指標將與LED無分軒輊!但是目前產業卻遭遇有機發光藍光磷材料的壽命太短的困境。OLED發光層主要由紅色螢光材料、綠光材料以及藍光磷材料三者混合成白光,其中一種材料的壽命衰減,就會讓整顆OLED失效,如何克服材料壽命不一,成為產業的挑戰難題。

  臺工研院研發“OLED表面電漿耦合增益技術”,將綠光材料的發光頻譜轉換為藍光,突破有機藍色發光材料壽命太短的瓶頸。

  臺工研院“藍光一現”的解決之道,也就是不使用任何藍光材料,而是以技術讓綠光材料成為藍光來源,從而開發出OLED表面電漿耦合增益技術PCOLED (Plasmon-Coupled Organic LED)。

  當初臺工研院是在進行綠光材料的發光結構實驗時,發現綠光材料居然發出了不可能的藍光,讓工研院開啟了新的研究方向,后來利用物理思維,設計綠光材料的特殊結構,不斷調整參數,終于找出并歸納出當初綠光材料發出藍光的原因及方法。

  最后利用DML結構產生平面型電漿耦合效應(Plasmon-Coupled),能將綠光材料的發光頻譜轉換為藍光,白光OLED就能利用綠光材料來取代傳統藍光材料層,不但壽命太短的問題得以解決,甚至比傳統OLED延長達20倍之多。

  在效率方面,透過持續研發及元件優化,DML藍光發光效率已能超越現有藍光螢光材料及大部分已知藍光磷光材料的水準,可達到35cd/A。OLED DML 白光技術經過驗證后,可發出演色性(CRI)達77、色溫2039 K的白光,能被用做室內照明使用,且工研院已成功點亮10 cmx10 cm大面積白光模組。

  目前工研院團隊已就相關技術于臺灣地區、德國、美國及中國大陸申請專利,并已與民間業者合作,進一步掌握OLED關鍵材料以及制程技術,向產業化邁進。

免責聲明:本文來源于網絡收集,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站不作任何保證和承諾,若有任何疑問,請與本文作者聯系或有侵權行為聯系本站刪除。(原創稿件未經許可,不可轉載,轉載請注明來源)
掃一掃關注數字音視工程網公眾號

相關閱讀related

評論comment

 
驗證碼:
您還能輸入500
    lutube成人福利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