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iPhone遲早放棄IPS采用OLED屏的理由是什么?
來源:數字音視工程網 編輯:上善如水 2015-04-01 09:25:19 加入收藏 咨詢

所在單位: | * |
姓名: | * |
手機: | * |
職位: | |
郵箱: | * |
其他聯系方式: | |
咨詢內容: | |
驗證碼: |
|
蘋果iPhone的屏幕規格已經不具備優勢,通過全球各大權威機構的屏幕測試顯示,與iPhone屏幕母供應商LG Display血脈相承的LG G3手機,其搭載的液晶屏已經在分辨率和顯示質量上超越iPhone,當然,這種“超越”并沒有意義,隨著液晶技術的逐步成熟,無論是LG G3、iPhone 6 Plus、HTC M8、小米4甚至廉價的魅藍Note,實際屏幕體驗頗為接近。
那么,在這樣的情況下,蘋果要如何拉開與競爭對手的差距呢?唯一的方式就是采用OLED顯示技術。蘋果并不是對OLED技術不感興趣,只是iPhone發展之初,所謂的OLED技術并不成熟,蘋果不予理睬是合乎情理的選擇。實際上,即將于下個月上市的Apple Watch Edition所搭載的屏幕就是OLED屏幕,說明蘋果對于OLED顯示技術是感興趣的。
悲哀的是,除了Samsung Display下定決心研發Super AMOLED次時代顯示技術之外,其余屏幕面板廠并沒有跟進,而液晶是一項非常成熟的技術,時至今日彼此也拉不開差距,導致iPhone屏幕顯示質量僅以微弱的優勢領先于對手,而這對于蘋果來說是遠遠不夠的。因此,我們有理由相信,蘋果設計師一定有考慮過OLED屏幕。
蘋果iPhone需要OLED屏幕的理由其實有很多,液晶屏無法實現純黑顯示,對比度先天就是軟肋;動態響應延遲也遠遠不如OLED出色;色彩表現力OLED依舊有非常大的潛力;柔性屏方面也是OLED的物理特性,液晶屏無法實現,這就注定iPhone只要采用液晶屏,產品的創新力和可塑性方面必然不如三星。iPhone有足夠的時間吃老本,但時間長了就是另一回事了。
從某種意義上說,蘋果和三星雖然咬的最兇,但彼此卻相互依賴,蘋果需要三星高品質的閃存介質、需要三星為其代工手機CPU、需要三星為iPad提供液晶面板,三星龐大的集團企業也需要通過蘋果謀取高額利潤。然而在Super AMOLED屏幕方面,作為三星手機最大的法寶,三星會輕易授權給蘋果嗎?恐怕不能,除非有競爭對手給蘋果提供相同檔次的OLED手機屏,這部分內容接著往下看。
蘋果iPhone采用OLED屏幕的意義
如果iPhone不采用OLED屏幕技術,那么iPhone將永遠只是一塊“堅硬的磚頭”,三星Galaxy S6 Edge三面屏只是OLED柔性顯示特性的“小刀試牛”罷了,即便這樣就已經極具魅力,我們試想一下,如果Galaxy S旗艦系列早晚有一天可以實現更高階段的柔性顯示,比如手機折疊、手機屏幕卷起來像手表一樣套在手腕上等,我們可以盡情想象。
換言之,現階段在手機領域擁有一切創新力和可塑性的品牌只有三星一家,Galaxy S6 Edge只是三星給手機行業一個下馬威,遠遠算不上終極狀態。相比之下,液晶已經沒有潛力可挖,即便小尺寸液晶屏幕也運用量子點技術,也只不過增強色彩表現罷了(再好能好得過OLED嗎?),液晶技術的漏光依舊存在、響應時間依舊偏慢、無法實現柔性顯示等等,這項縱橫江湖十數年的顯示技術是時候說再見了。
大尺寸電視依舊是液晶技術的天下,并且在可預見的3~5年內依舊會非常滋潤,不過在小尺寸領域,液晶技術被OLED淘汰的命運也是可以預見的。然而,三星手機的話語權還不夠,只有當蘋果iPhone用上OLED屏幕的那一天起,才是小尺寸液晶屏的真正死期。
蘋果iPhone用上IPS液晶屏之后,極大程度的提升了小尺寸液晶屏的綜合水平,現如今過度開發的液晶技術已經沒有潛力可言,蘋果是時候考慮iOS聯姻OLED,iPhone用上OLED屏幕將會左右小尺寸屏幕產業完全導向OLED技術,考慮到蘋果自身研發實力驚人,可以更快的將OLED顯示技術的潛力發揮出來,從而真正迎來OLED時代。Apple Watch已經采用OLED屏幕,iPhone還會遠嗎?
評論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