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發銀行南京分行開啟“人臉抓拍”新應用 ——把常規行為分析出規律,變“被動監控”為“主動防御
來源:數字音視工程網 編輯:anan 2014-12-18 10:51:02 加入收藏 咨詢

所在單位: | * |
姓名: | * |
手機: | * |
職位: | |
郵箱: | * |
其他聯系方式: | |
咨詢內容: | |
驗證碼: |
|
2012年,周克華事件曝光后,引起了各大銀行的高度重視。針對這類突發高危事件的增多,安防行業也正由“被動監控”向“主動防御”轉型,逐步形成預防、防護一體的技術保障體系。
應用背景:希望對高危人群實現積極的預防和監控
為滿足實時監控營業網點門口以及周邊情況,要求能看清人員的臉部細節的需求。由于銀行門口、自助行出入口及其周邊的現場環境復雜多樣,根據具體的實際環境,選擇合適的攝像機及安裝方式、安裝數量。
同時,公安內保部門對銀行主動防御的要求也更加明確,希望能夠對高危人群實現積極主動的預防和監控。銀行營業網點作為安全技術防范的前沿陣地,加強安全防范措施,不但是保障銀行內部的安全,也保障了客戶的安全,只有這樣才能讓客戶放心的在銀行從事各項業務。
在項目實施初期,為推進攝像機安裝有序開展,保障視頻圖像正常調取。實施初期,積極配合集成商進行勘點安裝,保證攝像機安裝快速開展。
典型意義:加速金融安防向“主動防御”轉型
該項目基于公安內保部門對銀行主動防御的要求,采用人臉識別系統應用于銀行網點門口,對高危人群實現了積極主動的預防和監控,保障銀行內部的安全,進一步實現了“人防物防技防”的有效結合,主動檢測到近幾天多次出現在銀行出入口的可疑人員,在后臺軟件自動生成黑名單起到主動告警防御。
在常規的視頻應用基礎上,根據公安廳內保的明確規定,經過全方位調研工作,設立了人臉識別系統,面向銀行網點可疑人員排查這一實際業務應用。根據銀行網點實際情況,在重點場所的出入口位置部署人臉抓拍機,對過往的人員進行人臉抓拍,并把人臉照片、抓拍地點、抓拍時間等信息上傳到人臉管理平臺,再進行統一存儲、檢索與查詢。
該項目的成功實施,加速了金融安防由“被動監控”向“主動防御”轉型。
解決方案:以人臉識別為主,四大系統層層遞進
系統主要由前端高清人臉抓拍攝像機、人臉數據輸入層、人臉識別服務系統、人臉識別管理系統組成,四大系統功能細分,層層遞進。
1、前端高清人臉抓拍攝像機
主要用于抓拍獲取出現在銀行門口的人員人臉圖片,并傳送至人臉識別系統。
2、人臉數據輸入層
主要用于采集或者輸入人臉數據,為人臉識別系統提供數據來源。人臉數據輸入層包含人臉抓拍機,銀行系統已有的人臉數據庫,公安系統黑名單人臉數據庫等。
3、人臉識別服務系統
人臉識別服務系統是人臉識別系統的核心,主要包括人臉數據的建模、比對分析和存儲。人臉識別服務系統有以下幾部分組成:
人臉識別服務器:可對人臉數據輸入層上傳的人臉照片進行人臉檢測和建模,并完成人臉數據的比對識別工作。人臉比對服務器用于對人臉抓拍機獲取的人臉照片做實時比對,并根據黑名單和閾值產生報警。人臉檢索服務器用于人臉數據庫單庫檢索,多庫碰撞檢索和大庫查重。
人臉模型圖片數據庫:主要用于對人臉建模后的數據進行存儲。
WEB客戶端服務器:用于接收人臉識別管理系統中的WEB客戶端提出的人臉檢索請求,將人臉識別服務器的識別結果反饋給WEB客戶端。
移動客戶端服務器:用于完成人臉識別管理系統中的移動客戶端提出的人臉檢索請求,返回人臉識別結果給移動客戶端。
4、人臉識別管理系統
提供多種人機交互界面,用戶可以通過C/S客戶端(應用程序客戶端),B/S客戶端(WEB客戶端),警務通應用程序客戶端訪問人臉識別系統獲取人臉識別結果。
實施成效:全網聯網信息共享、智能預警事前防范
資源共享及信息交換,不僅可以自動生成黑名單,也可手動導入黑名單,若在全省聯網平臺推廣,可實現抓拍比對信息共享,形成可疑人員人臉庫,使防御范圍更廣更完善。
智能分析可疑人員在某段時間內反復出現的可疑行為并提示,提前發現風險,從事后追查向事前防范轉變,有效提升了銀行的安全保衛水平和科技含量。
評論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