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S標準與產業化應用峰會暨十周年慶典
來源:數字音視工程網 編輯:ann 2012-03-19 08:45:51 加入收藏 咨詢

所在單位: | * |
姓名: | * |
手機: | * |
職位: | |
郵箱: | * |
其他聯系方式: | |
咨詢內容: | |
驗證碼: |
|
2012年3月18日,“AVS標準與產業化應用峰會暨十周年慶典”在北京大學舉行。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楊學山、北京大學校長周其鳳、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科技司司長王效杰、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高技術產業司副司長徐建平等領導和來自產學研各界的兩百名代表與會,共同回顧十年來AVS在核心技術研究、基礎標準制定、知識產權創新、芯片設計開發、自主產品研制、重要產業應用、海外推廣等方面取得了的突出成績,共同謀劃技術、專利、標準、產業、應用良性互動、協調發展的新篇。
北京大學校長周其鳳院士首先致歡迎辭,他表示,北京大學不僅對于基礎研究非常重視,對于國家和產業重大需求同樣非常重視。AVS是北京大學信息科學領域對國家和產業做出重大貢獻的一個很好案例。AVS的發想源于2002年3月18日的香山科學會議。當時來自海內外的60余位專家學者經過三天的討論認為,有必要、有可能做出一個自主可控的國家標準,幫助中國乃至世界的數字音視頻產業健康發展。從那以后,高文教授帶領國內外數百名同行專家和上千名工程師與研究生,經過十年的努力,不僅完成了標準制定,而且完成了芯片、整機等關鍵產品的開發,并在我國和海外多個國家得到廣泛應用,改變了數字視頻編碼技術標準的世界格局,已經成為我國自主創新戰略實施的一面旗幟。
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楊學山在致辭中表示,AVS發展的關鍵環節在產業化應用,通過產業化帶動技術和產業鏈的完善。他將AVS與TD-SCDMA做了對比,TD-SCDMA目前在中國3G市場上,三分天下有其一,希望TD-LTE在世界的市場上三分天下有其一。并以此希望AVS在國內及國際市場上有更好的發展。
廣電總局科技司司長王效杰介紹說,廣電總局對于AVS標準的應用始終十分重視和積極主動,包括組織測試評估、在2008年規劃CMMB和高清,都積極規劃了AVS的應用,組織AVS企業免費提供開發和測試工作環境等等。2010年10月,組織了太原、石家莊、蘭州、長春等五個城市的AVS應用招標。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高技術產業司副司長徐建平對AVS的發展提出了三點建議,一是繼續依托國家工程實驗室和相關機構,加強研究;二是加強知識產權保護;三是凝聚合力,加快推進應用。
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萬新恒副主任簡明扼要地提出幾點希望:技術專利化、專利標準化、標準產業化、產業市場化、市場國際化。
為滿足高清晰度電視、3D電視等廣播電影電視新業務發展的需要,推動自主創新技術產業化和應用,促進我國民族企業的發展,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科技司與工業和信息化部電子信息司日前聯合發文共同成立“AVS技術應用聯合推進工作組”,加速AVS技術演進,加快推進AVS國家標準的產業化,促進自主創新AVS國家標準在廣播電視新業務的應用。“AVS標準與產業化應用峰會暨十周年慶典”期間舉行了“AVS技術應用聯合推進工作組”成立儀式,工作組設領導小組和專家組,廣電總局科技司司長王效杰和工信部電子信息司司長丁文武任領導小組聯合組長,中央電視臺總工程師丁文華和AVS標準工作組組長、北京大學教授高文院士作為專家組聯合組長共同簽署了“AVS技術應用聯合推進工作組工作方案”。根據方案,將面向高清晰度電視和高清幀兼容3D電視業務,在近期內首先進一步優化AVS技術,在AVS技術標準體系框架內,制修訂相應AVS技術標準,大力推進AVS技術標準的產業化和應用。在此基礎上,探索建立長效聯合工作機制,面向廣播電視及三網融合新業務,開發新一代AVS技術,并推進相關技術標準的產業化應用,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要,為促進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做出貢獻。
就視聽技術與標準的未來發展趨勢,高文院士和丁文華總工特別邀請了美國三菱電子研究院副院長孫惠方博士、美國博通公司資深科學家陳學敏博士、美國紐約州立大學布法羅分校陳長汶教授、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信息科學部張兆田副主任、中國科技大學信息學院院長李衛平教授發表了精彩獨到的觀點,并和與會專家、代表進行了熱烈討論。
中央電視臺丁文華總工認為,一項新技術的應用,需要大型事件的推動,比如韓日世界杯推動了日本高清的發展。中廣互聯應邀見證了AVS十周年慶典盛況,中廣互聯認為,AVS在3D電視的應用有可能成為突破口,而AVS成功的關鍵,仍在于在高清業務方面能否取得全面的進展。
附注:AVS:Audio and Video coding Standard,數字音視頻編解碼技術標準。既是數字音視頻編解碼技術系列國家標準的簡稱,也是圍繞這套標準成立的標準工作組、產業聯盟、專利池管理委員會、產業創新戰略聯盟等組織的統一冠名。
附:AVS十年回顧
1、AVS是自主創新的一面旗幟
新世紀以來,在我國自主創新的大潮中,AVS(Audio and Video coding Standard)在“技術、專利、標準、產品和應用”的協調發展方面走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中國標準創新模式,在核心技術研究、基礎標準制定、知識產權創新、芯片設計開發、自主產品研制、重要產業應用、海外推廣等方面取得了全面突破,成為我國自主創新戰略實施的一面亮麗的旗幟。
AVS是自主創新的一面旗幟,首先是因為AVS是基于我國自主知識產權的基礎性國家標準,已被國際電信聯盟IPTV(網絡電視)標準選為三大標準視頻之一,也是我國數字電視機必須支持的唯一一個視頻解碼標準,不僅在我國廣泛應用,而且已經在海外多個國家得到應用,在我國數字視聽產業“由大變強”的戰略轉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是技術創新支撐產業發展的典型案例。
AVS是自主創新的一面旗幟,還因為AVS是產學研用數百家單位協同創新的結果。為解決影響數字視聽產業發展的標準和專利問題、打造健康的數字視聽產業鏈為目標,從2002年成立的AVS標準工作組到2004年成立的AVS專利池管理委員會,2005年成立的AVS產業聯盟到2010年成立的AVS產業創新戰略聯盟,來自海內外的兩百多家單位、一千多位專家和技術人員在理論探索、技術研究、專利創新、標準制定、產品開發、應用推廣等各個環節進行聯合創新,十年如一日,十年磨一劍,百家共同磨一劍,千人協力磨一劍,眾志成城,這種產學研用的大聯合十分難得、彌足珍貴,在我國自主創新的大潮中具有典型意義和推廣價值。
AVS是自主創新的一面旗幟,更是因為AVS十年創新歷程中形成的開放、公平、競爭、協作的創新精神。AVS標準制定過程充分體現了開放競爭的精神,所有單位在統一的測試條件和平臺上公平競爭,優中選優、強強集成,保證了技術標準的開放性和先進性。AVS專利管理和授權充分體現了協作共享的精神,所有入選的專利技術通過AVS專利池統一對外許可,專利權人和標準使用者共同協商許可條款,引領了標準和專利協調發展的國際先河。AVS核心產品的開發和應用推廣完全遵循開放競爭的市場機制,在符合AVS標準的前提下各企業發揮自己的特長設計AVS產品,公平參與市場競爭,以AVS芯片為例,目前全世界20多家企業開發、銷售符合AVS標準的芯片,包括臺灣企業在內的中國企業以自主AVS標準為契機、憑借價廉物美的產品,在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這說明在開放、公平、競爭、協作的環境中,中國的創新能力會得到更為充分的施展。
2、十年創新之路回顧
從2002年到2008年,AVS工作組完成的第一代標準的正式名稱為《信息技術 先進音視頻編碼》,在達到國際同類標準類似性能的條件下,通過創新的知識產權管理機制,解決了我國音視頻制造業和運營業面臨的高額專利費問題,作為數字視聽產業“牽一發動全身”的基礎性標準,為我國構建“技術→專利→標準→芯片與軟件→整機與系統制造→數字媒體運營與文化產業”的產業鏈條奠定了重要基礎。
AVS的出發點是實現知識產權的自主可控,支撐我國數字視音頻產業的健康發展。通過對過去五十多年來視頻編解碼技術發展過程和過去二十年來本領域相關標準、專利的梳理分析,全面掌握了視頻編碼技術格局和現有相關專利分布情況,在此基礎上,在變換、量化、熵編碼、幀內預測、幀間預測、環路濾波等方面提出若干新技術,形成了五十多項專利構成的專利群,使得AVS國家標準的編碼效率達到了同期國際標準相當的水平(同期國際標準是指MPEG-4 AVC/H.264,分別由國際電信聯盟ITU頒布為H.264、由國際標準化組織ISO和國際電工技術委員會IEC頒布為MPEG-4 AVC標準,系兩個標準號的同一技術標準),成為國際范圍內三大視頻編碼標準之一,能為我國節省巨額專利費,扭轉了視頻編碼領域國際標準征收高額專利授權費的格局。
AVS標準采用主流的混合編碼方案,技術方案簡潔,在編碼效率與同期國際標準相當的條件下,編碼復雜度只有國際標準的30%,解碼復雜度只有國際標準的70%(具體請見創新點四),因而AVS芯片和設備比國際標準成本低、能耗低。在標準技術方案設計方面,針對具體應用需求,在混合視頻編碼標準領域創造性地采用了按需縱向技術組合方式,提出了基準、加強、移動等檔次,分別面向數字電視、高清電影、移動終端等不同需求,在更好地滿足特定應用方面走在了國際標準的前頭。經國家廣電總局、工業和信息化部測試機構測試,AVS的壓縮效率與同期國際標準MPEG-4 AVC/H.264相當,比原視頻編碼國家標準GB/T 17975.2-2000(等同采用ISO/IEC 13818.2-1994,即MPEG-2)提高一倍以上。因而能夠成倍節省頻譜和帶寬,經濟效益突出。
2009年4月,歐洲信號處理學會學報《Signal Processing: Image Communication》出版了AVS專輯。2009年7月,國際電信聯盟ITU-T發布《ITU Technical Paper HSTP-MCTB Media coding toolbox for IPTV: Audio and video codecs》,將AVS、H.264/MPEG-4 AVC和SMPTE(美國電影電視工程師協會)的VC-1標準并列為三個視頻編碼標準。2010年,我國修訂國家標準GB/T 17975.1-2000(MPEG-2系統部分)時,將AVS視頻納入支持格式。2011年6月,國家標準委確定AVS被確定為我國地面數字電視機和機頂盒必須支持的唯一視頻解碼標準。
在知識產權管理方面,在我國率先建立了“專利池”管理機制,為進入國家標準的專利技術設置了一站式、低成本專利授權原則和管理細則[2],每臺終端產品只收一元人民幣專利費,不對內容提供商和運營商收費,從而大幅度降低了標準實施的專利成本。AVS已成為我國地面數字電視機和地面數字電視機頂盒唯一必須支持的標準,通過替代已有國家標準GB/T 17975.2-2000(等同國際標準MPEG-2),我國電視機和終端制造業每年可節省專利成本6億元以上(僅以我國國內市場每年銷售5000萬臺電視機進行保守估算),通過代替同期國際標準MPEG-4 AVC/H.264,全國廣播電視和IPTV電視等運營商每年可節省專利成本達到百億元量級。
AVS不僅大大降低了我國數字音視頻產業的專利授權成本,同時也對國際標準的高額專利授權政策造成了巨大壓力,明顯拉低了國際視頻行業的專利授權費用,為新技術的采納推廣創造了更多機會。AVS的成功實踐也成為我國商務部在WTO進行知識產權政策談判中的典型案例,在國際標準化組織重新審定專利政策中得到關注,并在IEEE嚴格標準中的專利授權管理的行動中得到印證。
在AVS核心產品產業化方面,已經有6家企業研制出并銷售AVS標清和高清編碼器,其中國內企業4家(北京聯合信源、上海國茂、廣州高清、北京博雅華錄),美國兩家(泰來瑞迪、英威)。已經有23家企業設計開發并銷售AVS芯片,其中我國大陸企業9家(展訊、芯晟、海爾,上海高清和龍晶,杭州國芯,深圳海思,福州瑞芯,鎮江唐橋等)、臺灣企業4家(晨星、楊智、瑞昱、聯發科等),美國、歐洲、日本和韓國企業10家。整機產品方面,長虹、海信、九洲、朝歌、天柏、金網通、江蘇銀河、海爾等企業已經實現AVS機頂盒產業化和規?;a,長虹、TCL、海信、創維、康佳、LG等各大電視機企業的支持AVS的電視一體機均已大批量銷售。
我國已經掌握了基于自主AVS標準和芯片的整機開發和系統集成技術,建立了自主、完整的數字音視頻產業鏈,從2007年開始相繼在杭州、上海東方明珠、河北、山西、陜西、新疆、山東、湖南、四川等地獲得規模化應用,并在老撾、斯里蘭卡、吉爾吉斯斯坦等國得到應用,全球范圍內采用AVS標準播出的數字電視頻道數已經800多套。
2008年底,AVS工作組申報了稱為《信息技術 新型多媒體編碼》的第二代AVS國家標準的立項計劃(簡稱AVS2),啟動了更高效率的高清、超高清、三維視頻的標準制定工作,拉開新的創新大幕。2011年9月,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批準并發布了AVS2視頻的國家標準計劃,AVS2的標準制定工作正式開始。
與此同時,國際上從事同類標準制定工作的ISO/IEC MPEG、ITU-T VCEG也啟動了新一代標準制定工作。第28次AVS全會決定,鼓勵AVS工作組成員將最先進的技術同時提交給AVS和國際標準,同時工作組通過更開放的方式吸引更廣泛的先進技術加入AVS,揮師國際、實現國際國內協同發展成為第二代AVS的重要方向。
回顧十年來AVS標準創新的風雨歷程,展望未來充滿競爭的國際化道路,AVS旗幟下凝聚的近兩百家國內外會員和上千人的技術標準團隊,使我們有充分的信心和實力推進新一代國家標準和國際標準的協同發展。
3、政府大力支持
黨和國家領導曾多次指示、批示大力支持AVS標準制定和產業化工作。2006年2月AVS視頻標準頒布后,國務委員陳至立、中國科學院院長路甬祥、科技部部長徐冠華、國務院信息化工作辦公室常務副主任曲維枝、中國科學技術協會黨組書記鄧楠、中國科學院副院長白春禮、中國工程院副院長鄔賀銓等領導發來的賀信或題詞。
2008年10月,江澤民同志發表《新時期我國信息技術產業的發展》論文,總結我國技術進步跨上新臺階的成果時專門談到“我國相繼研發成功數字電視地面傳輸技術及數字音視頻編解碼技術,支持了數字電視產業發展”。論文談到的這兩項技術即為我國自主制定的信源編碼標準AVS(GB/T 20090.2-2006)和地面數字電視廣播信道編碼標準標準(GB 20600-2006)。
2012年3月,在AVS成立十周年之際,長期關心和支持AVS成長的領導和專家發來了熱情洋溢的賀信或題詞,他們是:原國務委員、全國政協副主席、兩院院士宋健,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嚴雋琪,科學技術部原部長朱麗蘭,中國科學院院長白春禮,中國工程院常務副院長潘云鶴,中國科協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陳希,中國工程院原副院長鄔賀銓,中國科協副主席、原教育部副部長趙沁平,原國資委國有重點大型企業監事會主席段瑞春,中國計算機學會原理事長、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國杰,原信息產業部科技司司長徐順成,中國計算機學會理事長鄭緯民。
工業和信息化部(原信息產業部)是成立AVS工作組和AVS產業聯盟的主管部門。工業和信息化部科技司是AVS標準化工作組的領導部門,于2002年批準成立了AVS工作組,多年了堅持不懈地支持AVS的發展,多次協調七個相關部委、三個全國標準化委員會和部內相關部門,經過約兩年多的努力,于2006年春頒布了AVS視頻標準(GB/T 20090.2-2006)。AVS視頻標準頒布后,科技司決定像推動TD-SCDMA一樣大力推進AVS產業化工作,第一個應用突破口選擇為IPTV,并成立了AVS-IPTV專家組和技術組,組織國內企業開展產業化攻關工作。經過一年半的努力,由原中國網通牽頭,組織中興、華為、上海貝爾等系統廠商和長虹、海信、中興、朝歌、龍晶、上廣電、悠視、TCL等機頂盒企業完成了AVS-IPTV的商用試驗,實現了世界上首個端到端的AVS-IPTV系統集成開發,驗證了AVS在IPTV中的可用性。工信部電子信息產業發展基金從2004年開始支持AVS產業化,至今,已經在符合AVS標準的核心芯片、軟件、編解碼設備的研發和應用等方面投入了上億元的資金,帶動企業投入配套資金13億元,引導和支持企業開展了基于AVS標準的地面數字電視接收機、激光視盤機、數字家庭智能終端等設備的研發和產業化,已經建立起較為完整的AVS產業鏈。2011年6月,在工信部等多個部門聯合推動下,《地面數字電視接收機通用規范》等電視終端系列標準頒布,將AVS列為唯一必須支持的視頻標準。
作為國家數字電視產業發展的領導部門,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一貫支持AVS,而且支持力度不斷加大。早在2003年12月,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批準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和聯合信源數字音視頻技術(北京)有限公司《數字音視頻編解碼技術標準AVS研究開發與測試驗證》重大專項,該項目2008年獲得“國家高技術產業化十年成就獎”。2009年2月,經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批準,依托北京大學建設“數字視頻編解碼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這是我國視頻技術領域唯一的國家級工程實驗室,是數字音視頻產業基礎性國家標準AVS的領導者。2009年6月12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公布《關于組織實施2009年數字電視研究開發及產業化專項的通知》,地面數字電視配套標準制定和單頻示范網建設、AVS產業化成為重點扶持對象。之后,國家發改委將采用AVS的地面電視應用作為扶持重點,已經取得很好的應用效果。
在理論研究和關鍵技術研發方面,國家“863”計劃從1996年開始就資助支持我國的科研人員跟蹤、參與國際MPEG標準的制定,2002年開始,“十五”“863”計劃信息領域計算機軟硬件主題設立了重點項目,集中國內從事數字音視頻編解碼技術研發的優勢力量,對數字音視頻編碼技術開展了較為深入的研究開發,為幾十項AVS核心專利技術的產生創造了條件。2003年,自然科學基金委設立重點項目,對編解碼基礎理論開展探索性研究。2006年,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重大項目“現代服務業共性技術支撐體系與應用示范工程”支持開發出了“基于AVS標準的數字內容集成分發系統”。2008年,“973”計劃支持“基于視覺特性的視頻編碼方法研究”項目,為新一代項目做好理論基礎。2009年國家科技重大專項“新一代寬帶無線移動通訊網”設立了“新型移動多媒體音視頻編解碼關鍵技術研發”項目,支持中國移動等單位開展AVS核心算法研究和技術優化。2010年,科技部在“十一五”科技支撐計劃中專門設立了“基于AVS標準的3D電視系統研制”課題。至今,國家科技部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在AVS方面的科研經費投入達到超過5000多萬元。
國家廣電總局一直對AVS的應用和推廣給予厚望。2009年12月,總局和工信部聯合發出通知,啟動對AVS產品的全面測試,并規劃在全國選擇部分地區開展AVS應用示范工程。2010年10月29日,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無線電管理局招標采購AVS編轉碼器,所采購的產品已經部署到太原、石家莊、長春、蘭州、南昌等5個城市。2012年3月,廣電總局科技司和工業和信息化部聯合成立“AVS 3D應用推進聯合工作組”,由中央電視臺丁文華總工程師和AVS標準工作組組長高文院士共同擔任專家組組長,致力于AVS在3D和高清領域的應用。
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支持了多項AVS標準國家標準計劃的及時立項、管理和頒布,對自主標準的制定工作給予大力支持,在國家知識產權戰略研究中的“標準中的知識產權專題”中,將AVS作為典型案例進行研究。2010年,又將第二代AVS國家標準的制定和國際化作為重點項目進行扶持。
國家商務部于2007年5月向WTO正式提出《標準中的知識產權問題》提案,AVS工作組參與了提案的起草,并將《MPEG國際標準遇到的知識產權問題與中國AVS標準的探索》作為典型案例材料提交討論。
地方政府在AVS應用和產業化發揮了重要作用。北京是AVS的出生地,北京市海淀區從2004年開始扶持園區企業開發AVS產品,海淀區從2004年開始對AVS標準制定和核心設備研發進行了連續不斷的扶持和支持,兩度設立“AVS產業化專項”扶持中關村園區企業開發AVS產品,并建立了AVS產業化示范與展示中心。2010年北京市主要領導考察了北京大學數字視頻編解碼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對AVS在北京的應用和產業化做出了重要而具體的部署,位于中關村軟件園(二期)的AVS產業化基地已經開始建設。2009年6月,廣州市與北京大學簽署協議決定成立數字視頻編解碼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廣州研究開發與產業化中心,以發展以廣州市為中心的珠三角地區以及全國的高清產業為目標,開展產學研合作,打造數字視頻產業鏈。2010年11月廣州亞運會期間,采用AVS開展了立體電視播出試驗,約50萬人體驗了3D電視魅力。
4、AVS創新機制
最值得我們自豪的并不僅僅是“亂花漸欲迷人眼”的各種AVS應用,也不僅僅是成龍配套的AVS芯片、整機和系統產品和AVS專利池中越來越多的自主專利技術,真正值得自豪的是十年來AVS走出的“技術、專利、標準、產品、應用”協調發展的創新機制:以重大技術標準為紐帶,在國內聯合產學研各界協同攻關,在國際上加強與領域專家、企業的合作,解決了科研和產業“兩張皮”的問題,實現了技術到產業的良性大循環。
AVS 機制創新的關鍵在于以標準和專利為紐帶,打通了技術到產業轉移的大循環。大循環的過程為:政府根據產業發展需要提出標準制定要求,科研經費以標準為導向資助目標一致的研發活動,科研成果通過‘專利池’實現快速擴散和利益回報,以企業為主體實現工程化、社會化和規模產業化,政府、企業和科研機構從產業發展中分別獲得稅收、利潤和專利許可費的回報。這種大循環的優勢在于能夠促進官產學研各司其職、共同協作,從而實現重大系統集成創新。
AVS的“技術產業大循環”機制具體可概括為“五部曲”:
(1) 政府根據國家產業發展需要“出題”:為了實現數字音視頻產業從大到強的歷史性轉變,國家需要支撐性的核心技術和基礎性的標準,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發改委對AVS標準的制定提出明確要求。
(2) 科研經費資助以標準為導向的“技術群”:“863”計劃對AVS標準制定所需的關鍵技術給予了大力支持,并以標準是否采納作為評價指標。來自大學、研究所和企業的各種單項研究成果通過公平競爭、選優被標準所采納,并已經申請了約60項專利,這些專利技術加上可供使用的公開技術,形成了國際先進的自主標準方案。在中國工程院組織的“AVS技術”評估會上,評審專家認為“以AVS工作組的方式組織產學研的合作……在機制創新方面的經驗值得推廣”,“能夠解決科研分散問題,集中力量做‘大成果’”。
(3) 建立“專利池”,實現科研和產業的有機結合:AVS在國內率先提出“專利池”的管理方式,即把標準涉及的必要專利放入“專利池”,所有企業都可以從“專利池”得到“一站式”許可,從而大大加快技術轉移、擴散速度。另外,“AVS專利池”的許可價格遠低于國際上同類標準,因此得到廣泛認可。“AVS專利池”價格雖低,但由于產品量大面廣,科研機構作為專利權人,仍可以獲得合理回報。這種利用“專利池”分清科研和產業利益的方法,是解決科研和產業“兩張皮”問題的一種機制創新。“專利池”機制得到了國家標準管理委員會和國家知識產權局的認可。
(4) 在開放標準提供的完整技術方案基礎上,以企業為主體實現工程化、社會化和規模產業化:AVS標準為產業界提供了先進、完整的技術方案(而不是直接來自單一科研機構的、難以直接產品化的單項成果),而且可以以簡便的方式和很低的價格獲得方案中涉及的所有專利,從而成為國內、全球產業界能夠放心使用的標準。產業界基于AVS標準,結合自己的工程化經驗,可以開發芯片、軟件和音視頻設備,共同構建包括高清電視、衛星電視、移動多媒體通信、寬帶網絡電視等產業群。
(5) 加強國際合作,做國際標準,走全球化道路:AVS不僅是國內產業實現跨越發展的基礎,也具有實現國際化的歷史性機遇。標準反映的是公共利益,專利反映的是發明者的私權,國際標準處理專利問題的一般原則是RAND(合理、非歧視原則),通常在標準發布后由專利權人協商建立“專利池”進行授權,由于專利權人單方面決定的許可價格越來越高,出現專利扼殺標準乃至產業的現象(AVS對應的國際標準MPEG即遇到這一問題,另一例子是DVD專利池扼殺中國DVD制造業)。AVS要求技術提案人在標準制定階段即承諾專利許可條件,從而保證標準所采納的所有專利能夠按照“低價格、一站式”原則統一向產業界進行許可。
上述“五部曲”的核心是利用標準和專利打通技術到產業轉移的大循環,實現以國家進步為目標的產學研共發展:技術標準的確立促進產業發展(規模擴大,核心競爭力提高),進而推動國家進步(更多稅收,國際競爭力提高),而科研機構由于對標準的技術和專利貢獻會得到國家更大的投入支持和來自產業界的回報(通過“專利池”收入分成),科研工作得以長期進行,從而研制出更好的技術、專利和標準,催化新一輪循環。
AVS探索和引導的國內大合作和國際大合作,不僅推動了我國技術進步和產業發展,也將為全球范圍內解決標準和專利的協調問題提供新的案例。
AVS在探索重大系統集成創新方面取得了寶貴經驗,這套“技術產業大循環”機制激發了官、產、學、研各方面的積極性:中國有一定的技術積累,科教興國的國策推動了技術創新熱潮;中國有巨大的市場需求,具有孕育重大技術標準的土壤;中國已經有規模龐大的數字音視頻產業群,具有快速產業化的工業基礎,從大到強是其發展的歷史使命;中國政府具有很強的宏觀調控能力,能夠協調技術、標準、知識產權和產業的力量,抓住歷史機遇后來居上,實現跨越式發展。我們相信,在相關政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在科研機構和企業的共同努力下,AVS將有力推動我國家電、IT、廣電、電信、互聯網等領域的芯片、軟件、整機、媒體運營服務等方面實現跨越發展,開啟全球數字視聽產業的新篇章。
評論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