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線時代有多遠 淺談無線電力傳輸技術
來源:南方日報 編輯:ann 2012-02-08 09:18:30 加入收藏 咨詢

所在單位: | * |
姓名: | * |
手機: | * |
職位: | |
郵箱: | * |
其他聯系方式: | |
咨詢內容: | |
驗證碼: |
|
2010年8月,無線充電聯盟正式推出Qi1.0標準。
2011年7月19日,韓國無線充電電車投入商業運營。
●只有加入了無線電力傳輸技術,真正的無線時代才會到來,無線智能家居在未來幾年有可能掀起一場消費革命
●無線充電技術的節能環保特點被廣泛看好,尤其是在方興未艾的電動汽車領域,無線充電技術的發展視為該行業取得突破的關鍵
昔日插滿線纜的液晶電視背面居然再沒有一根“尾巴”;將手機放在辦公桌的特定區域上就能自動充電;汽車上專為智能手機設計的導航底座,明明沒有線纜可手機卻不會耗電……這些聽起來似乎是天方夜譚的場景,在今年1月美國舉行的消費電子數碼大展(CES2012)上一幕幕上演。
幾乎同時,韓國電力傳輸行業正在悄無聲息地發動一場有關電線的無線化革命,小到手機、臺燈、筆記本電腦,大到液晶電視甚至電動汽車,無線充電技術如今已經開始走入韓國百姓的生活。
近年來,隨著無線充電的核心技術難關被相繼攻破,包括中國在內的全球多家高科技企業紛紛試水無線充電領域。種種跡象顯示,在不久的將來,人類的現代家居生活將有望徹底擺脫線纜糾纏的困擾,一個價值百億甚至千億美元的藍海市場將被激活。業內人士分析,雖然無線充電技術有著不可替代的便利性優勢,但是消費者對于電磁輻射對人體健康的擔心則有可能影響相關產品的推廣。
電磁感應技術成熟
只需將支持Qi的移動設備放置在Qi充電表面上即可充電,簡單高效,無需連接任何線纜,也不用做任何配對設置
只要是學過電氣工程學的人,對于尼古拉·特斯拉這個名字應該不會陌生,這位美籍塞爾維亞裔科學家在1891年發明的特斯拉線圈通過電磁共振原理實現了人類最早的無線能量傳輸,并為隨后一百多年的無線充電技術的發展奠定了理論基礎。
1900年,特斯拉籌建高達29米的沃登克里佛廣播塔(Wardenclyffe Tower),試圖利用地球本身和大氣電離層為諧振電容,來實現遠距離的無線電力傳輸。由于當時技術尚不成熟以及美國摩根家族為了保護有線電力傳輸行業利益的強力阻撓,這項試驗最終以失敗告終,沃登克里佛廣播塔也被強行拆除,但是有關無線電力傳輸夢想的種子卻根植下來,并不斷孕育出新的萌芽。
在特斯拉之后,人們對于無線電力傳輸的試驗從未中斷,令人遺憾的是,由于電磁輻射沒有定向性,而且傳輸效率過低,這方面的研究始終未能出現激動人心的突破。因此在21世紀到來之前,人類在無線電力傳輸方面并沒能取得太多的進展,反倒是特斯拉線圈實驗過程中出現的炫目閃電效果引來了不少擁躉,讓人工閃電設備在20世紀末紅火了一把。
評論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