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V首頁
數字音視工程網

微信公眾號

數字音視工程網

手機DAV

null
null
null
卓華,
招商,
null
null
null
快捷,
null

我的位置:

share

中國面板業或被迫再跟風日韓投資OLED

來源:數字音視工程網     作者:cofee    編輯:數字音視工程    2011-08-30 00:00:00     加入收藏    咨詢

咨詢
所在單位:*
姓名:*
手機:*
職位:
郵箱:*
其他聯系方式:
咨詢內容:
驗證碼:
不能為空 驗證碼錯誤
確定

中國面板業或被迫再跟風日韓投資OLED

  就在中國面板企業京東方、華星光電還陶醉在剛剛投產的8.5代LCD面板生產線時,LG Display近日表示擬投資28.3億美元批量生產下一代面板OLED。相比LCD而言,OLED顯示屏更輕更薄,視角更大,更節能,被視為下一代顯示器的主流方向。

  一邊是投入巨資的LCD面板無法在短時間內收回投資,另一邊是革新技術又走到門前。中國企業跟還是不跟?跟,意味著還沒有在LCD面板上實現盈利,卻又要耗巨資進入OLED領域;不跟,一旦OLED成為主流顯示技術后,中國企業又將被遠遠地拋在后面。

  OLED大戰一觸即發

  OLED即有機發光二極管,是公認的下一代顯示技術。從2003年開始,這種顯示設備已經開始在MP3等小型數碼產品上得到應用。

  根據計劃,LG Display要在2014年下半年實現OLED的量產,而在量產之前,公司將率先于2012年少量生產電視用OLED面板,并將用于LG電子的55英寸電視產品上。

  家電業內專家羅清啟(微博)表示,LG Display在OLED領域的發力應該同競爭對手三星有關。目前,三星的3.5代OLED生產線所產14英寸面板良品率已經達到90%以上,其月產能7.2萬片的5.5代線也已經實現量產。今年6月,三星又宣布第8代OLED面板試驗線將于明年5月投入使用,計劃將OLED面板的使用從智能手機、平板電腦延伸到電視等領域。

  “目前三星已經將OLED屏用于Pad產品,相對于在MP3和MP4上面的應用,已經進入了第二階段,第三階段則是在電視上的普及。”羅清啟認為,三星在OLED上的頻頻動作不得不讓其他公司加速在這方面的布局 。

  事實上,OLED電視最早由索尼商品化。2007年,它推出全球首款11英寸的OLED電視,據稱畫面最薄的地方只有3毫米。但索尼的OLED之路走得并不順利,售價過高導致銷售不暢。去年3月,索尼不得不在日本國內停止OLED電視的生產和銷售。不過,這并不意味著索尼放棄了在OLED方面的探索,索尼也并沒有明確表示退出大尺寸OLED顯示技術的研發。據了解,索尼目前生產的OLED主要集中在專業領域。

  中國企業被迫再跟風?

  似乎作為對三星的回應,我國大陸方面在今年6月2日成立了中國OLED產業聯盟,目前主要有昆山維信諾、四川長虹、佛山彩虹等企業從事小尺寸OLED生產。而我國臺灣地區的友達和奇美在OLED方面已早有動作。

  長虹集團新聞發言人劉海中(微博)介紹,OLED是未來的發展趨勢,長虹很早就開始在這方面做準備。發展OLED產業已經成為國家戰略,企業要做的就是根據自己的實力,找準定位。

  不過,在羅清啟看來,中國企業在瞬息萬變的電子技術革新中,依然處于被別人牽著鼻子走的狀態。“中國面板的產業鏈不完善,上游玻璃基板以及化學材料都受制于人,即使到OLED時代,這種狀況一時仍然無法改變。”

  羅清啟認為,中國企業似乎走進了“一步踏空,步步落后”的境地。在新的技術面前,跟隨則難以追上,不跟則被拋得更遠,這給外界留下沒有主見的印象。

  家電業內專家劉步塵認為,中國彩電產業的深層次問題在于缺乏核心技術,以及由于技術落后導致的產品競爭力不足。而在追趕的背后,中國企業也付出了很大的代價。以京東方為例,去年公司凈虧損額達到20億元。從2005年至今,只有一年實現盈利,其余年份均在 “越虧越建,越建越虧”的怪圈中輪回。(文/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

免責聲明:本文來源于網絡收集,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站不作任何保證和承諾,若有任何疑問,請與本文作者聯系或有侵權行為聯系本站刪除。(原創稿件未經許可,不可轉載,轉載請注明來源)
掃一掃關注數字音視工程網公眾號

相關閱讀related

評論comment

 
驗證碼:
您還能輸入500
    lutube成人福利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