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安防行業的四大發展歷程
來源:數字音視工程網 作者:windy 編輯:數字音視工程 2011-08-25 00:00:00 加入收藏 咨詢

所在單位: | * |
姓名: | * |
手機: | * |
職位: | |
郵箱: | * |
其他聯系方式: | |
咨詢內容: | |
驗證碼: |
|
十多年來,國內安防市場經歷了多個快速發展的階段,推動安防市場迅速成長。
1、模擬監控階段(1979-1983):
早期的安防監控系統使用單位主要是一些非常重要的和特殊的單位和部門,系統由前端的模擬攝像機,后端的矩陣、磁帶錄像機和CRT電視墻構成。由于這個階段攝像頭設備由日系企業所壟斷,國內自主知識產權的攝像頭生產技術落后,爭奪攝像頭代理權成為行業的熱點。
2、數字監控階段(1984-1996):
隨著安防行業的發展,使用單位發展到包括金融系統、文物系統、軍工、郵政等重要單位,監控規模不斷擴大,早期模擬監控系統已經無法滿足業務的需求,包括磁帶式錄像機存儲容量不足、矩陣規模越來越大、無法實施遠程監控與云臺控制、圖像畫面質量有限等等,模擬監控的數字化轉變勢在必行。值此階段,數字化技術推動了DVR產品的誕生,它采用數字記錄技術,在圖像處理、圖像儲存、檢索、備份、以及網絡傳遞、遠程控制等方面遠優于模擬監控設備,一般分為:硬盤錄像機,PC式硬盤錄像機,嵌入式硬盤錄像機等。DVR產品的出現,反過來推動了國內數字化攝像頭產品的自主研發與生產,圖像的分辨率逐步邁入標清時代。該階段市場的競爭由單一代理權的競爭過渡到品牌產品與組裝式產品的競爭,系統集成業務初現端倪。
3、高清化/網絡化監控階段(1997-2009)
經歷近十年的發展,國內安防市場進一步放大到金融、公安、能源、交通、教育、電信、機場、海關等領域,其中智能建筑領域成為最大的應用市場,市場總量達到數千億元規模。伴隨數字化技術的成熟應用,為了滿足類似車牌識別、人臉識別、事故分析、過程監控以及智能化監控等應用需求,引入高清/網絡視頻監控技術將有效地解決上述問題。此階段的系統結構更加復雜,前端的攝像機大多為網絡型的高清攝像機、傳感器、報警器材、燈光設備等等,后端則是由DVR/DVS、NVR(數字網絡錄像機)、視頻監控服務器、監視器群組/超高分辨率數字拼接墻、客戶端設備、系統軟件、網絡等構建起來的大系統。高清監控概念的引入,其帶來的不僅僅是軟硬件系統的革命,更大的意義在于由單一的視頻監控,開始逐步過渡到視頻監控與客戶應用系統的融合,視頻監控不再是一個信息孤島,更多地與用戶的業務系統結合,成為促進業務發展的重要資源。
4、智能化監控階段(2007-)
如果說2004年啟動的平安城市建設是安防行業發展的基礎動力,那么奧運會、世博會、亞運會的舉辦則是安防產業升級的催化劑。他帶來的不僅僅是巨大的商機,更為重要的是開啟了大安防時代。
從安保、交通、能源、環境、政府應急到商業信息顯示、廣播電視等,都有效地整合了安防監控信息與業務運行信息,安防應用由事后的調查取證,向事前的分析、總結、預警、演練,事中的跟蹤、指揮、調度、協調、配合、溝通等方面擴展,安防行業已經突破安防產業既定的范疇,以集成化、智能化為特征的大安防新時代已經到來。值此階段,安防監控行業基本上由信息獲取階段,開始進入到信息的使用階段。
如今的安防系統已經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視頻監控系統,安防系統已經擴展成為可以集成各行業業務管理、數據傳輸、視頻、報警、控制于一體、可以實現對海量數據的存儲、智能分析,調用的安防智能化綜合管理平臺。
評論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