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V首頁
數字音視工程網

微信公眾號

數字音視工程網

手機DAV

null
null
null
卓華,
招商,
null
null
null
快捷,
null

我的位置:

share

廣電總局或建新媒體內容統一交易平臺

來源:和訊     作者:Ann    編輯:數字音視工程    2009-11-11 00:00:00     加入收藏    咨詢

咨詢
所在單位:*
姓名:*
手機:*
職位:
郵箱:*
其他聯系方式:
咨詢內容:
驗證碼:
不能為空 驗證碼錯誤
確定

廣電總局或建新媒體內容統一交易平臺

 

  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下稱“廣電總局”),或將進一步加強新媒體的版權管理。

  本報記者從一家新媒體運營商處獲悉,近日,廣電總局擬成立專門的組織,對新媒體產業鏈進行監管,重點是,對新媒體內容的“交易價格”、版權訴訟中的“侵權價值”進行評估。


     11月10日,廣電總局“新媒體影視版權研究”課題組一位人士向本報記者證實,目前,該課題的前期調研已經結束,調研結果已經成文。

  而在一位業內人士看來,這一計劃甚至可能催生出一個“中國新媒體內容的統一交易平臺”。

  版權糾紛

  11月初,廣電總局法規司派出課題組,赴中央電視臺旗下央視網、上海SMG旗下東方寬頻、視頻網站pplive、ppstream等進行了調研。

  在這些被調研的企業中,央視網、東方寬頻等隸屬“廣電系”,背靠電視臺制作資源,既屬于新媒體內容提供商,又屬于新媒體運營商,而pplive、ppstream等則為純粹的新媒體運營商。

  近年來,隨著各類新媒體技術發展,受眾收視習慣漸漸轉移,部分電視觀眾開始向P2P電視、個人視頻網站甚至手機電視等“分流”,新媒體交易市場的“蛋糕”也越做越大。

  “但與此同時,版權糾紛和訴訟也越來越多。”一位接受調研的新媒體人士表示,現階段,大量版權訴訟并未得到合理的處理。“版權糾紛太多了,很多都處于法規的模糊地帶,最終不了了之。”

  廣電總局的調研,正是基于這樣的背景,其目的在于“規范新媒體版權交易”。

  在調研中,課題組設置的問題包括,“現有法律規范中對新媒體的管理有哪些不足?現有新媒體管理體制有哪些不足?在影視作品的新媒體版權保護方面,有什么有效的技術措施和手段?從技術上對新媒體進行監管面臨哪些問題?有哪些建議?”等等。

  11月9日,前述課題組人士表示,全部問卷統計和分析已經成文,“正在等候法規司領導的審閱”。

  一攬子方案

  上述接受調研的新媒體人士稱,課題組有意通過“一攬子方案”,解決目前新媒體版權交易中存在的問題。

  這個一攬子方案可能包括,廣電總局成立一個專門的組織,對版權交易進行管理;研發版權管理軟件,向新媒體企業出售。

  而該組織可能提供的“侵權價值評估”服務,對新媒體企業的影響更為直接。“比如,一個企業盜用另一個企業的內容資源,進行商業運營。法院可以裁定前者侵權了,但是侵權收益應該怎么計算?”

  上述人士表示,目前,版權合同執行類訴訟相對容易裁決,“難判決的是,那些根本沒有合同的侵權”。

  而在一位業內人士看來,這一計劃的極致形態是,“可能形成一個統一的分銷機構”,“給國內新媒體行業提供一個統一的交易平臺”。在這位人士看來,廣電總局擬成立的監管機構,可能類似于“中國音像著作權集體管理協會”(下稱“音集協”)。

  音集協由國家版權總局批準成立。其官方介紹稱,是“我國唯一音像集體管理組織,依法對音像節目的著作權以及與著作權有關的權利實施集體管理。”

  音集協成立后,其角色正類似于一個“音樂作品版權的統一分銷機構”——版權人將音樂作品的版權出售給音集協,音集協從使用這些音樂作品的KTV場所收取版權費用。

  “統一分銷后,雖然我們不一定能得到市場化的價格,但總比現在被隨意侵權好。”這位業內人士表示。而前述廣電總局人士則稱,方案仍在研討中,目前還沒有確定的結果公布。

 

免責聲明:本文來源于和訊,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站不作任何保證和承諾,若有任何疑問,請與本文作者聯系或有侵權行為聯系本站刪除。(原創稿件未經許可,不可轉載,轉載請注明來源)
掃一掃關注數字音視工程網公眾號

相關閱讀related

評論comment

 
驗證碼:
您還能輸入500
    lutube成人福利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