銷售團隊起死回生五步曲 ——企業管理
來源:全球品牌網 編輯:數字音視工程 2009-07-08 00:00:00 加入收藏 咨詢

所在單位: | * |
姓名: | * |
手機: | * |
職位: | |
郵箱: | * |
其他聯系方式: | |
咨詢內容: | |
驗證碼: |
|
面對低效、長期士氣低迷的團隊,很多企業祭起培訓的法寶。的確,在培訓過程中,相信老板們對高漲的熱情感到滿意,甚至被深度感染。但培訓過后,經常會在很短的時間內,員工們又會回到原來的狀態,失望中,業界的經典總結語“當時激動,過后不動”被眾多的公司領教。那么,是培訓沒用,還是另有原因呢?
筆者經過多年的培訓和實踐認為,軟環境的建設過程中,除了外界的理念洗禮外,自身的隊伍也需要有一個“心路歷程”的建設,少了這方面的努力,組織的凝聚力和服從無從談起,如果沒有這點做為支撐,外力的培訓只會象海水蕩過沙灘,什么也不會留下,那么,這種“心路歷程”的建設有哪些共性呢?
列舉一種的情況,一個團隊,經過幾任領導的帶領,長期不出業績,士氣低下,人心惶惶,對公司極度缺乏信任感,團隊到了這種地步,恐怕是最糟糕的情況了。那么,如何盡快把團隊從泥沼中解脫出來,重新創造優秀業績呢?
接手這樣的團隊,無疑是很大的挑戰,新官上任,大力推行新的策略和激勵制度,無疑會遇到阻力,因為經過前幾任領導的“洗滌”,這支團隊不再信任任何豪言壯語,不再對所謂“個人魅力”感冒,單純依靠行政命令,必然會造成整體“神散形不散”,要知道,工作成績沒有個人信心的澆灌,大多數情況下不是優秀的業績,一支不用心效命的隊伍,注定在市場上經常出沒的困難面前潰退。人心的收拾,一定是當務之急。
那么,怎么來做好這第一步呢?答案不僅僅能在開會的軒昂講演中得到。在開會,人或經常被慷慨激昂的陳詞所感染,或情勢推著向前走,下來往往又回到真實的想法中,這也是很多會上的決議無法落實的原因之一,而在非正式場合的帶有國人特色的感情聊天交流,卻經常能起到深化的作用。而要讓這一切更有效,融入的環節很重要。
變色龍經常隨著環境的改變而成功地取得好的生存環境,一個這樣的團隊最初看待一個新上任的領導,總會首先在心里有“一朝天子一朝臣”“新官上任三把火”等又恐懼又悲觀的觀念,在這種感覺影響下,多少會有所異類的感覺:這個家伙有什么本事?一天到晚嚇唬我,我才不吃這一套!別給我畫餅,我已經吃夠了!不管誰是我的領導,別扣我工資就行。各種或是抵觸,或是消極,在多次遭受打擊的團隊中更是如此。要讓團隊認為你是他們當中的一份子,首先必須融入。
和兄弟們交心吧。別把大道理擺在前面,先學會他們的語言,把他們的心里的擔憂通過你的嘴里說出來。當兄弟們有所顧及、偶爾罵兩句公司的弊端,恭喜你,你這個環節開始走向成功了,不過不要斥責辯解,最好你再罵兩句,沒有關系,公司不會讓幾句話罵垮,而這個環節會刺激你的兄弟逐漸敞開心扉,向你吐露更多的弊端和他們的憂慮,在這個過程中,你才能更好地了解公司經營的障礙,而你自己,正在變色,環境肯定會更好地適應。
不要把這個過程弄得太長,如果員工評價你比較理解下屬的難處,“罵公司”的環節就要準備結束了。認真地參與到員工的日常工作中,拜訪、促銷、回款、在關鍵員工身上下足工夫,不是卸貨時搬兩件擺擺樣子,而是固定抽出一兩天的時間和他們共同工作,很可能基層工作你不拿手,不用擔心,只要做了,員工對你的好感肯定會加深。更重要的是在這個過程中,你才有機會見縫插針地把你優秀的做人做事的道理真正灌輸下去,而這些,在團隊私下交流對你的看法非常重要。同時,你需要和一個公認人緣較好的員工走得近些,他會為你反映更真實的團隊心理。當然會有消極的,一定不要小題大做。
如果以上都做到位了,該是推行你的想法和做事風格的時候了,把員工的心扉打開,你的想法才能深入進去,才能被你的下屬更好地執行。把你的想法說透,不需要太特定的場合,激情演講還是心平氣和已經不能影響到效果了。
這是第一步,如果把這些濃縮一下,可以簡單地概括為“融入—影響—改變”,通過這個過程,初步抓住團隊的心。
接下來沒有比幫助團隊出業績更重要的了。仔細分析業務流程,找出中間的關鍵因素,就象做一道菜,如果廚師要去做洗菜、洗碗等沒有技術含量的活,那必然影響他的效率,工作也是一樣,讓一個員工把一個終端所有事情負責到底,如果是老手,很多簡單的活會影響他的效率,如果是新手,必然有解決不了的難題。進場、談判、拜訪可能對經驗少的新手比較困難,就把老家伙派上去,不用擔心新手沒事干,邀約、終端走訪、尋找經銷商、找優秀的促銷員等大量的基礎工作需要他們來干。把團隊資源配置好,是幫他們出業績的第一步。如果你照顧不到所有的員工,尋找你意中的“種子選手”,在業務時機、條件、策略上給他幫助,你需要在團隊中證明你推行的做法是正確的,有效率的,務實的,你需要一個榜樣,這個時候這個團隊需要的是一個希望,一個奔頭。
這個步驟做得比較到位,你會發現整個團隊的面貌會發生巨大的變化,久違的討論聲在各種場合響起來,你的每次發言都被關注,質疑聲、懷疑的眼光正在散去,員工們不再經常吹噓以前的功績,而是更多地向你請教,請求你的幫助。信賴和希望交織在一起,你的權威真正地落了地。
這就是第二個階段,權威的產生。它不僅僅是嚇唬員工,用強硬的命令推想工作,經驗、關心、信賴是落地的保證。
銷售團隊的業績好的時候就象大海漲潮的時候,什么都淹沒了,業績差的時候,就象退了潮一樣,丑陋的礁石,泥濘的海灘,隨處的垃圾,什么都出來了。有了良好的業務模式是不夠的,還需要使業務模式持續健康發展的規范。我稱它為第三個階段:規范階段。
規范階段需要解決的是使各個業務單元優化、流程化、崗位化、規范化。這個階段的企業往往是組織機構日見龐大,部門增多,部門間協調難度增大,創業激情在減退。這些情況的出現再正常不過了,因為并不是每個員工都經歷過創業的艱辛、友情、成績和自豪,后來的員工當然感覺淺一些,在激情過后,需要留下業務的發展框架,把經驗固化下來,用來知道后來的員工盡快進入工作狀態。
如果你需要給員工更多的發揮空間,又不影響公司的正常運營,那么標準就太重要了。不考慮用什么方法,交代一件事,馬上給一個達成的標準,在標準上建獎懲制度。你不要指望所有的員工都象在創業時期玩命地奉獻,但有了這些,企業經營目標的落實才有了前提。在史玉柱創業時期做得比較大的時候,公司三個月開一次營銷會議,三天的會議決策點最多能達到一百多個,每個決策點幾乎都跟著落實標準和獎懲措施,別小看這些,做了和做到什么程度有很大的區別,而且,有了這個習慣動作,評判的標準很客觀,部門間扯皮的事情自然少了很多。
有了標準才能講落實的程度。本人認為無論做什么企業,如果要建設企業文化,落實的文化必須要精耕細作。打仗講的是一種勇氣文化,因為面對流血犧牲,把戰士們鍛造的無謂一切非常重要。做企業的首要目的是賺取利潤,而賺取利潤的根本是一件件策略執行到位,需要的就是落實精神。落實的好壞又和制定的標準很有關系,沒有標準,談不上落實,除非你和員工是老子和兒子的關系,但你不可能有那么多兒子;(globrand.com)標準高了,次數多了容易失去權威,標準合適,通過做到的和沒做到的比較,才能真正地鑒別人才,才能使獎懲制度真正落地,才能讓公司政策有權威,才能讓落實文化深入人心。
第四個階段:制度階段。這個階段并不孤立,始終貫穿團隊建設的整個過程。制度的根本目的是保證公司健康發展,尤其是在款、貨方面保障更為明顯。到了后期,隨著團隊規模的增大,團隊間協調的事務越來越多,這時候完善的制度也是適應官僚機構發展的需要。筆者認為,如果規范階段做得比較好的話,制度階段可以說非常簡單,但如果落實文化做得不到位,規范不夠明確,制度手段一般比較強勢。道理很簡單,規范不到位,員工必然缺乏方向感,造成行動力不足,這時制度的強制性發揮了作用,驅趕員工繼續前進。這也是有的公司干事累,有的公司干事有激情的重要原因之一。
優秀企業文化建設是很多人倡導的企業最佳的經營階段,筆者也認為是團隊建設的較高境界。但筆者認為企業文化不是空穴來風,也不是建設出來的,如果前面的階段打下的基礎非常好,企業文化的體現應該是自然而然的事,氛圍先行,總結在后,讓人沉浸在春風中,告訴他很溫暖,肯定有有體會和認同感;突發奇想式地推行什么優秀文化,自己公司又沒有這方面的根底,注定沒什么結果,有東西留下來的,是一幫馬屁精還差不多。做得優秀的公司在推行企業文化時,善于把自己優秀的一面發展到每個員工身上,而筆者見到的推行不利企業,無一例外都是在艷羨其他企業的長處,強加到自己身上,最終弄得內分泌失調,無果而終??傊朴诎l掘自己總是比借鑒別人來得有用些,效果也快。
評論comment